【丙丁虏乱】是什么意思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丙丁虏乱

拼音

bǐng dīng lǔ luàn

怎么读

什么意思

释义如下:↓
清太宗崇德元年与二年。即丙子、丁丑年。清与朝鲜所发生之抗争事件。时当朝鲜仁祖之十四、十五年。其先,清犹称金时,丁卯之乱后,与朝鲜约为兄弟之国。至仁祖十年,金乃要求改为君臣相称,并增加岁币,遂引起朝鲜排金之热潮。次十四年春,清使赴朝鲜,乃使排清之情,更导致激昂。仁祖不引见英马二使,反严加防备。其时,驻椵岛之明都督沈世魁,以为可藉朝鲜以当清,乃请明毅宗激勉朝鲜。而清太宗亦遂亲率十万大军迫近朝鲜京城,明因流寇之故,未能援救,朝鲜遂听崔鸣吉等和平之议,屡与清进行交涉,于翌十五年正月三十日,王与世子共降清军,并订和约,朝鲜对清须执臣礼,与明断绝交往,清伐明时,朝鲜须加援助,增加岁币,朝鲜并派世子及次子赴清为质。见《李朝仁祖实录》、《明史·朝鲜传》及《东华录》。
相关词语

丙显 丙鉴 丙魏 丙酮 丙殿 丙基 丙通 丙部 丙章 丙纯 丙科 丙舍帖

热门词语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