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削刻也。《战国策·齐策》:「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如何耳。」
2.严峻也。《尚书·君陈》:「无倚法以削。」传:「行刻削之政。」;《文子·上礼》﹕「除刻削之法。」;《史记·始皇本纪》:「刻削毋仁恩和义。」;《史记·孝景本纪》﹕「晁错刻削诸侯。」;《淮南子·缪称训》:「商鞅立法而支解,吴起刻削而车裂。」﹔《淮南子·览冥训》:「除刻削之法。」;《淮南子·览冥训》:「凿五刑为刻削,乃背道德之本」;《淮南子·齐俗训》:「为刻削者曰,致其醎酸而已矣。」;《后汉书·宋均传》:「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南史?沈客卿传》﹕「每立异端,唯以刻削百姓为事。」
3.谓制器施刻与削之工也。汉、王充《论衡·量知》:「竹木,麤苴之物也,雕琢刻削,乃成器用。」
4.峭峻貌。南朝齐、刘绘〈入琵琶峡望积布矶呈玄晖〉诗:「巉岩如刻削,可望不可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