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修订版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简编版
解释如下:↓
目录 |
公元前三世纪,匈奴统有大草原,建立游牧国家,依其势力所及的范围,可以分成两大部分,一是由单于子弟分封的本土二十四部,一是外围属国。中央王庭由自称「天所命」的大单于主政,皇后「阏支」必须选意少数的贵种大姓,对政事有一定的影响力,贵种大姓无封地,其首领留在朝廷辅弼单于。出身本部族的地方诸侯,依照单于王庭制度,在其领地内设置各级官员,佐理政事。又以「骑」为单位,由什长、百长、千长构成地方基层组织,二十四部各为一个「万骑」。至于外围属国诸王则多系地域土着领袖,所辖不民也多非匈奴族人,其与单于的关系则不免间接而又疏远。
匈奴人崇拜祖先、天地、鬼神、每年五月会于「龙城」,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龙城」指庐落聚集的地方,不是一座固定的城池。祭祀时担负沟通天上人间任务的巫,都懂得一些法术,也能治病救人。匈奴的巫曾把牛、羊埋在汉军可能进攻的道路及水中,施以诅咒来阻碍汉军;苏武自杀,巫医把他放在温坑上,用脚踩背,使他出血,苏武原以气绝,半天之后竟苏醒过来。
匈奴的兴起在冒顿单于之时。冒顿原为匈奴王子,曾到月氏作人质,匈奴突然进攻月氏,月氏王要杀他,他偷了一匹好马逃回。单于奖赏他的英勇,任命他为「万骑」,他用计杀死父亲,自立为单于。冒顿单于向东击败颇具有实力的游牧民族东胡,向西击败月氏,老上单于杀月氏王,把他的头做酒器。月氏战败,举国西迁,而且深以为耻。
匈奴没有文字,这是古代游牧民族的共同现象。匈奴的历史主要来自汉人的记载。
来源:教育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