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来源:成语词典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修订版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简编版
解释如下:↓
目录 |
《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比喻不以向身分较低微、学识较自己浅陋的人求教为羞耻。用以形容人好学的精神。
据《论语.公冶长》记载:春秋时,孔子的学生子贡觉得孔圉生前的为人,不适合取「文」这个諡号,因为他并不温文儒雅。于是问孔子说:「孔圉为什么会有『文』这个諡号?」孔子认为「文」可以做另一种解释,因此回答说:「他天资聪颖又好学,即使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求教也不会感到羞耻,这样的行为就可以给他『文』这个諡号了。」
移樽就教、询于刍荛
师心自用、自高自大、好为人师
在学习上要不耻下问,这样才能不断的进步。
来源:教育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