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的解释、拼音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三顾茅庐

拼音

sān gù máo lú

怎么读

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 成语典故解释

解释如下:↓


释义
指汉末刘备往访诸葛亮,凡三次,才得见。◎语本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后用「三顾茅庐」比喻对贤才真心诚意的邀请、拜访。△「初出茅庐」
典源
◎1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据《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引)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1>,猥自枉屈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3>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4>。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闲,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注解〕
(1) 卑鄙:地位卑微低贱。自谦之词。
(2) 猥自枉屈:委曲贬低自己的身分。猥,音ㄨㄟˇ。
(3) 谘:音ㄗ,通「咨」,商量、询问。
(4) 驱驰:奔走效力。

◎2《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典故说明
东汉末年天下纷乱,打着「复兴汉室」名号起兵的刘备,在屯田新野时,从徐庶口中得知避居在南阳隆中的诸葛亮是个能人,于是前去拜访,一连去了三次,才见到人。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提到了这件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刘备不顾身分,一连三次专程拜访的诚心,终于感动诸葛亮答应出山替他奔波效力。后来「三顾茅庐」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对贤才真心诚意的邀请、拜访。
书证
  • 01.南朝陈.徐陵〈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黄石兵法,宁可再逢,三顾茅庐,无由两遇。」
  • 02.元.虞集〈折挂令.鸾舆三顾茅庐〉曲:「鸾舆三顾茅庐,汉祚难扶,日暮桑榆。」
  • 03.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 04.《济公传.第二三回》:「秦相说:『和尚,你输了一万。张飞顾庐,三顾茅庐还可以说;敬德吊鱼,鱼哪有腿?』和尚说:『甲鱼不是有四条腿?』」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汉末刘备往访诸葛亮,凡三次,才得见。见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后用以比喻敬贤之礼或诚心邀请。南朝梁˙徐陵˙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黄石兵法,宁可再逢,三顾茅庐,无由两遇。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或作茅庐三顾、草庐三顾、三顾草庐。

来源:成语词典

【三顾茅庐】 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修订版

【三顾茅庐】 Wiki解释

解释如下:↓


目录

出处

三国˙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猬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卢之中,谘臣以当事之事。

故事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州长社人,为闻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洲阳翟人,也是闻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闻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近义词

不耻下问、求贤若渴、握发吐哺、礼贤下士

反义词

傲世轻才、侮辱斯文

造句

他一再请你当企划主任,颇有三顾茅庐之意,你怎么无动于衷呢?


来源:教育Wiki

相关词语

三陪 倚庐 侨庐 修竹吾庐 出庐 剥庐 仙尗庐 傍庐 佛庐 僧庐 三角函数 三豕涉河

热门词语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