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修订版
解释如下:↓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模板:Cite book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正式使用《诗经》,应该起于南宋初年-屈万里)。模板:Cite book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省西南,东至山东,南及长江|江汉水|汉流域。File:Shi Jing.jpg|thumb|400px|《御笔诗经图》 - 乾隆帝御笔写本
目录 |
《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初期,根据《尚书 (经)|尚书》上所说,《豳风·鸱鸮》为周公旦所作。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中的《耆夜》篇中,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其间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诗《蟋蟀》,内容与现存《诗经·唐风》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关系清华简整理研究初见突破性成果
关于《诗经》的收集和编选,共计有“王官采诗”和“孔子删诗”、“献诗说”三种说法:
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国风有十五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间诗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风》在此可以指民间诗歌。
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小雅》为宴请宾客之音乐。《大雅》则是国君接受臣下朝拜,陈述劝戒的音乐。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间诗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雅」在此可以指贵族官吏诗歌。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一般认为其中大部分都是西周前期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5篇,自古以来一直相传是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所作,不过,目前学界则倾向于认为是商朝所留下的祭祖诗歌。「颂」在此可以指宗庙祭祀诗歌。
章次 | 章名 | 注释 | 所含目次 |
---|---|---|---|
01 | 周南 | 东周王朝直接统治区(大致包括今河南的洛阳、偃师、巩县、温县、沁阳、济源、孟津一带地方)内受到“南音”影响的民歌 | 001-011 |
02 | 召南 | 召国及其南部之民歌 | 012-025 |
03 | 邶风 | 卫国民歌 | 026-044 |
04 | 鄘风 | 卫国民歌 | 045-054 |
05 | 卫风 | 卫国民歌 | 055-064 |
06 | 王风 | 东周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和周南不同,王风所含的是东周国当地的固有音乐。 | 065-074 |
07 | 郑风 | 郑国民歌 | 075-095 |
08 | 齐风 | 齐国民歌 | 096-106 |
09 | 魏风 | 魏国民歌 | 107-113 |
10 | 唐风 | 晋国民歌 | 114-125 |
11 | 秦风 | 秦国民歌 | 126-135 |
12 | 陈风 | 陈国民歌 | 136-145 |
13 | 桧风 | 桧国民歌 | 146-149 |
14 | 曹风 | 曹国民歌 | 150-153 |
15 | 豳风 | 豳国民歌 | 154-160 |
章次 | 章名 | 注释 | 所含目次 |
---|---|---|---|
01 | 鹿鸣之什 | 161-170 | |
02 | 白华之什 | 170-175 | |
03 | 彤弓之什 | 175-185 | |
04 | 祈父之什 | 185-195 | |
05 | 小旻之什 | 195-205 | |
06 | 北山之什 | 205-215 | |
07 | 桑扈之什 | 215-225 | |
08 | 都人士之什 | 225-234 |
章次 | 章名 | 题解 | 所含目次 |
---|---|---|---|
01 | 文王之什 | 235-244 | |
02 | 生民之什 | 245-254 | |
03 | 荡之什 | 255-265 |
章次 | 章名 | 题解 | 所含目次 |
---|---|---|---|
01 | 周颂 | 西周王朝的颂歌。据考证,为周武王、成王、康王、昭王时代近一百年间(约前1046—约前977年)的作品。 | 266-296 |
01a | -清庙之什 | 266-275 | |
01b | -臣工之什 | 276-285 | |
01c | -闵予小子之什 | 286-296 | |
02 | 鲁颂 | 《鲁颂》是春秋时代作品,产生于春秋鲁国首都山东曲阜一带地区,是鲁国的宫廷音乐。 | 297-300 |
03 | 商颂 | 楚国胜利,皆分章,产生的时间较晚。据魏源、皮锡瑞、王先谦、王国维等考证,本章实际上即《宋颂》,是春秋时代的作品,产生于宋国首都河南商丘地带。陆侃如、冯沅君所着《诗史》说《商颂》“一仿《周颂》,一仿《二雅》”。 | 301-305 |
“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朱熹《诗集传》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是指“铺陈直叙”,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直述法),一般多见于《颂》和《大雅》。“比”是指“托物拟况”,是打个比方,用一件事物比喻另一件事物(比喻法),如《鄘风·相鼠》﹑《魏风·硕鼠》用可恶的老鼠的譬喻统治者的贪婪。“兴”是指“托物起兴”,是从一件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也可以说是:先言他物,再兴起联想(联想法),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联想到新娘出嫁时的美貌有如桃花盛放。
西汉初年,传授诗经的主要有齐、鲁、韩、毛四家。一是鲁人申培,一是齐人辕固,一是燕人韩婴。但是这三家着作除《韩诗外传》10卷,皆不存。《齐诗》亡于曹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内传》亡于北宋。现今仅《毛诗》一家独传于世。即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苌所传。现存的《毛诗》每篇都有一个题解,叫做“小序”。其作者大部分已不可考。现在一般都认为解说文字除少数几篇可信以外,大部分都不可信。但是毛诗序对后人的影响非常大。古人作诗、写文章用典都爱用里面的解释。
郑振铎认为《毛诗序》最大的坏处在于穿凿附会郑振铎引用《朱子语类》卷八十之说:“大率古人作诗,与今人作诗一般。其间亦自有感物道情,吟咏情性。几时尽是讥刺他人。只缘序者立例,篇篇要作美刺说,将诗人意思穿凿坏了。”。清朝力主恢复毛、郑之学,阎若璩作《毛朱诗说》,毛奇龄作《白鹭洲主客说诗》,陈啓源作《毛诗稽古编》,用意在否定朱熹之《诗集传》。段玉裁写《毛诗故训传》,孙焘写《毛诗说》,用意在否定郑玄之说。再者,皮锡瑞作《诗经通论》,王先谦作《诗三家集疏》又进一步否定毛诗之说,要回复到齐、鲁、韩三家诗义。
《诗经》为中国第一部纯文学的专着,它开启了中国诗叙事、抒情的内涵,称「纯文学之祖」。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确定了中国诗的修辞原则及押韵原则,称「总集之祖」、「诗歌(韵文)之祖」。也是北方文学的代表,他所代表的区域是黄河流域,称「北方文学之代表」。
孔子对《诗经》有很高的评价。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对于它的特点,则“温柔敦厚,诗教也”(即以为诗经使人读后有澄清心灵的功效,作为教化的工具实为最佳良策)。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显示出《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影响。孔子认为,研究诗经可以培养联想力,提高观察力,学习讽刺方法,可以运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服侍君主,从而达成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即《论语》中所谓“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
在古代,《诗经》还有政治上的作用。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外交,经常用歌诗或奏诗的方法来表达一些不想说或难以言喻的话,类似于现在的外交辞令。
诗经开启了中国数千年来文学的先河,亦开创了中国多年以现实主义为主的文学作品。胡适认为《诗经》“确实是一部古代歌谣的总集,可以做社会史的材料,可以做政治史的材料,可以做文化史的材料。万不可说它是一部神圣经典”胡适:《谈谈〈诗经〉》。胡适强调训诂,“如戴震、胡承珙、陈奂、马瑞辰等等,凡他们关于《诗经》的训诂着作,我们都应该看的。”例如:“黄鸟于飞”之句,“于”字不是“往”,而是“焉”,指“在那儿飞”。胡适还认为《嘒彼小星》一诗是描写妓女送铺盖上店陪客人的情形。李敖认为《诗经》中《蹇裳》一文中最后一句是“狂童之狂也且”,是指“狂童之狂也,且”的意思,白话为“你这小子神气什么,!”李敖:《狂童之狂也,鸡巴》,《中国性研究》;朱熹在《诗集传》里亦说:“狂童之狂也且,亦谑之之词。”
现在对诗经的研究更多用来考察古今音韵的不同,或者用来研究上古时期的历史。而古今研究《诗经》的着述更是汗牛充栋。
诗经里开宗明义的第一首诗歌是《国风·周南》中的《关雎》。这首诗是一首爱情诗,描写了两个青年男女互相思念的美好爱情,近代学者有此一说,然诗中根本没有一句谈及女子对君子的思念;另有一说,单从诗文来看,不难发现,诗中着力描写君子对窈窕淑女的日夜思服之情,处处可见,好似诗中先以睢鸠这类长情鸟关关和鸣起兴,接着开门见山, 曰:「既有外在美,也有内在美的可人儿」一句点明题旨——情诗,敢问彬彬君子怎不望而悦之! 从古如斯,前人之所以把这首情诗置于开篇,当然有其自身之理,大概是由于爱情本是万物繁衍的重要因素(根源),这么一说,多少年来众说纷纭,引起了学人许多大胆的假设和争论。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
今文学派纬书认为,诗经中蕴含着天道,配以天干地支五行,便可从中可窥见历史运行的规律。其中历史的节点表现在「四始」「五际」:
卯酉之际为革政,午亥之际为革命。戊午革运,辛酉革命,甲子革政。
以上皆为历史、政治发生重要变革的时机。这几首诗则暗示了发生的事件。
20世纪以来考古发掘出许多载有诗经文字的竹简、木牍、帛书。1977 年在安徽阜阳双古堆发掘出的汉代竹简本诗经是现存的年代最早的诗经古本。
来源:教育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