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的解释、拼音
字典
组词
造句
近义词
反义词
笔顺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医学
拼音
yī xué
怎么读
【医学】 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研究治病的科学。明代设医官于地方,称为「医学」。为不给禄的官。
来源:辞典修订版
【医学】 的意思是什么
解释如下:↓
研究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的科学。
【造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来源:辞典简编版
【医学】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医学在中国教育史上,为历代皆设之官学。医学之教授,古已有之,唐、宋始盛。据〔唐六典.太常寺〕载,晋代以上,手医子弟,代习者令助教部教之。刘宋元嘉二十年(443),太医令秦承祖奏置医学,以广教授;至三十年省。后魏有太医博土、助教。隋太医有博士二人、助教一人。
唐制,系在太常寺太医署之下,置医学博士一人,正八品上;助教一人,从九品上(唐初二人,贞观省一人)。医学博士掌以医术教授诸生,习〔本草〕、〔甲乙〕、〔脉经〕。鍼博士一人,从八品上;助教一人,从九品下。鍼博士掌教鍼生以经脉、孔穴,使识浮沈涩滑之候。凡鍼生习业者,教如医生法。按摩博士一人,从九品下;按摩师四人,按摩工十六人,按摩生十五人。按摩博士掌教按摩生以消息导引之法,以除人之八疾,损伤折跌者,正之。咒禁博士一人,从九品下;咒禁博士掌教咒禁生以咒禁拔除邪魅之为腐者。以上诸生考试登用如国子监。又据〔旧唐书.太宗本纪〕载:贞观三年(629)九月癸丑,诏诸州置医学,于是中央与地方均有医之教。
宋制,据〔宋史.选举志〕载:医学初隶太常寺,神宗时始置太医局及教授一人,九科学生三百人。设方脉科、鍼科、疡科等以教之。凡方脉以〔素问〕、〔难经〕、〔脉经〕为大经,以〔巢氏病源〕、〔龙树论〕、〔千金翼方〕为小经;鍼、疡两科则去〔脉经〕而增〔三部鍼炙经〕。常以看试,取合格者;太学、武学、律学三学生愿与者听之。又据〔宋会要辑稿.崇儒三〕,徽宗崇宁二年(1103)二月,诏太医局改隶国子监,仿三学之制,行三舍法。置博士、正、录各四员,分科教事,纠行规矩。立上舍四十人,内舍六十人,外舍二百人,斋各置长、谕一人。仍准前分三科。其考试:第一场问三经大义五道;次场方脉试脉经、运气大义各二道,鍼、疡试小经大义三道,运气大义二道;三场假令治病法三道。中格高等,为尚药局医师以下职,余各以等第授以本学博士、正、录及外州医学教授。政和四年(1114)八月,诏诸州县并置医学于学内,别为斋教养,隶于州县学。南宋时,医学数兴数废。
元制,据〔元史卷.选举志〕载:世祖中统二年(1261),依太医院使王犹之请,设诸路医学。又同书〔百官志〕载,至元九年(1272),置医学提举司;十三年罢;十四年,复置。其职掌考较诸路医生课义,试验太医教官,校勘名医撰述文字,辨验药材,训诲太医子弟,领各处医学。复置之医学,属太医院,而非国子监。
明初沿元制,据〔明史.职官志〕载,明置太医院,设医术十三科。凡医家子弟,择师而教之。
清制,据〔清史稿校注.职官志〕载,医学,府正科、州典科、县训科,各一人。由所辖有司遴谙医理者充之。
--作者:周愚文
来源:辞书
相关词语
俗文学
俗学
仿学
停学
个性心理学
个别教学
仪注学
伦理学
儿童文学
儿童心理学
儿童学
修学
热门词语
松岭是什么意思
催并的意思是什么
夯怎么读
痛组词
磕的多音字组词
悔恨反义词是什么
素日近义词是什么
脑袋瓜子如何造句
鼢的笔划数
词海
回页面顶部
下载
成语
典故
诗歌
词组
故事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