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修订版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简编版
解释如下:↓
目录 |
塑造一词,在行为取向的学习理论中,是指学习一个新技能或新行为时,只要学生更接近终点行为,就给予增强,直到最后学会了一个新技能或新行为。这种教学法就叫塑造。例如,在教导儿童系鞋带时,我们不应只是对他们说明如何系鞋带,然后等他们能够自己完成整个动作时才给予增强。我们倒是应该这样:在他们打好第一个结时,就给予增强;然后在能打环圈时,才增强他们。依此类推,直到他们能够完成整个系鞋带的动作。像这样,我们增强朝向目标的每一步骤,逐步塑造其行为。
塑造在班级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例如,我们希望学生能写出一个段落。这个段落要包含一个主题句、三个支持主题句的细节、以及一个结论句。这个作业可分成许多部分:能辨认并写出主题句、支持主题句的细节、和结论句;能正确使用大小写、标点符号、以及正确文法来写出完整句子;能够拼字等等。如果老师把这些技能全都教了,然后要求学生写出几个段落,最后再依据内容、文法、标点符号和拼字等项目来评分,则大部分的学生恐将不及格,并可能无法从这种练习学到什么。实务面 老师可以一步一步地教导学生这些技能,逐渐塑造最后的技能。老师可以教导学生如何先写主题句,然后写支持主题句的细节,接着写结论句。最初,他们只要能写出段落内容就可以了。后来,要有正确的文法和标点符号,才能获得增强。最后,可以加上拼字做为成功的标准。在每个阶段,学生都很可能获得增强。最后,可以加上拼字做为成功的标准。在每个阶段,学生都很可能获得增强,因为增强的标准是在学生能力范围内。请记住这个原则:要增强那些在学生能力范围内且有助于他们更接近目标的行为。
Robert E. Slavin(2005)。教育心理学,页180。
来源:教育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