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骨】的解释、拼音
字典
组词
造句
近义词
反义词
笔顺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风骨
拼音
fēng gǔ
怎么读
【风骨】 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坚强不屈的性格。《晋书.卷一三零.赫连勃勃载记》:「其器识高爽,风骨魁奇。」唐.高适〈答侯少府〉诗:「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风格与精神。《魏书.卷八二.祖莹传》:「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
来源:辞典修订版
【风骨】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风骨」指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批评中一个重要的美学标准。其内容有四:第一传神,要求艺术作品应以神似为主,以形似为辅,风骨就是作品内在的精神美、本质美。第二自然,作品必须自然真率,天生化成,才能具有风骨之美;反之,人为雕琢,刻意求工,将会丧失风骨之美。第三抒发感情的鲜明凸出,其具体反映为作品的气,例如锺嵘〔诗品〕称赞曹植的诗「骨气奇高」,因其内容能「情兼雅怨」,具慷慨悲壮之情,也就是建安风骨。第四形象塑造的精炼有力,如刘勰〔文心雕龙.风骨〕说:「瘠义肥辞,繁杂失统」系因缺乏风骨所致;书法上也注重「骨力」,反对「墨猪」;另外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也讲究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磊落,紧劲联绵。
「风骨」的运用始自六朝,自唐以后各家乃相沿袭用;原是由汉朝以来品评人物讲究风神骨相的社会思潮,继而发展到品评艺术和文学。析言之,首先,汉代识监人物注重在骨相,如王充即在〔论衡.骨相〕中认为富贵贫贱及操行清浊可由骨法得知,这偏于形监。其次,魏晋以后,玄学兴起,强调人物的才性要由精神气质上来识别,主张神监,偏重考察人的情味风韵特徵,这在刘邵〔人物志〕中有清楚的反映。他强调「徵神见貌」,又说:「骨植气清,则休名生焉。」主张从骨格姿态可以察见人的精神气质特徵。再次,东晋以后用「风」的概念来说明人物精神面貌特徵的更多,如〔世说新语.赏监〕刘孝标注说:「羲之风骨清举也」,沈约〔宋书.武帝纪〕说刘裕 「风骨奇特」,风骨都用以指清谈名士或英雄人物的精神风貌。
从上述人物批评的重视风骨,反映到文艺批评中则是文学上风骨与辞采的对立,绘画上风骨与精彩的对立,书法中骨力与媚趣的对立。例如:其一在文学方面,刘勰于〔文心雕龙〕中认为文学创作应当以风骨为主,辞采为辅,在风清骨峻的前提下,作到辞采华茂才是佳作。亦即风骨是在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作品中,着重其所显示的精神气貌特徵。而风跟骨虽都是指作品中的神,但细加区分,则抒情作品讲风比较多,叙事说理的作品讲骨比较多。其二,绘画方面,南齐谢赫〔古画品录〕批评第二品顾骏之说:「神韵气力,不逮前贤,精微谨细,有过往哲,始变古体,创为今范;赋彩制形,皆创新意。」文中将风骨和精细的色彩描绘相对,而且是以风骨为主,精彩为辅。其三,书法方面,〔法书要录〕载王僧虔评王献之书法说:「骨势不若父,而媚趣过之。」又评郗超草书说:「紧媚过其父,骨力不及也。」可见书法也以骨力为主,以媚趣为辅。
总之,风骨概念始见于魏晋时期,指称人的气质、风度仪表之美。其后,风骨与风力、骨力等概念并用于书画品评。至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用「风」指称作品情感的感染力,「骨」侧重文辞的义理内容与逻辑力量,都和作者崇高的人品和精神风貌难以分开。甚至可溯其根源于儒家〔诗经〕的风教思想。风骨是情志和审美理想的一种艺术表现,风骨也体现了积极进取、重视阳刚之美的中华传统精神。
--作者:陈章锡
来源:辞书
相关词语
乞骸骨
俗骨
侠骨
偃骨
假肋骨
凡骨
切骨
刻骨
刻镂心骨
刮骨
乾余骨
上肢骨
热门词语
若有若无是什么意思
伤元气的解释
眸怎么读
蒸组词
鵵的多音字组词
作主反义词是什么
环游近义词
火锅造句
渜的笔划数
词海
回页面顶部
下载
成语
典故
诗歌
词组
故事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