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粗枝大叶」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粗枝大叶」原作「麤枝大叶」。在《朱子语类.卷七八.尚书一.纲领》中,集录后世各家对于《书经》成书时间和作者的质疑。因为汉代文章的文体粗枝大叶,简略概括,然而〈书序〉文体细腻、精致,像是六朝时的作品,所以认为〈书序〉不是汉代孔安国所作。典源中「粗枝大叶」是用来指文体的简略概括,演变到元代石君宝《紫云庭.第一折》:「我看不的你这般粗枝大叶,听不的你那里野调山声。」则用来比喻疏略,做事不细密。清.梦麟〈澹道人秋色梧桐图歌〉:「当其落墨时,倏欻风雨生,粗枝大叶气横出,披拂尽作秋声鸣。」则用来形容作画时构图粗犷豪迈,气势纵横。另外在《镜花缘.第一六回》:「老夫于学问一道,虽未十分精通,至于眼前文义,粗枝大叶,也还略知一二。」则是用来比喻大体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