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名】的解释、拼音
字典
组词
造句
近义词
反义词
笔顺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科名
拼音
kē míng
怎么读
【科名】 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科举功名。《宋史.卷一五九.选举志五》:「昔者,科名多为势家所取,朕亲临试,尽革其弊矣。」《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请问人生在世,是祖父要紧?是科名要紧?」
来源:辞典修订版
【科名】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科名是「设科立名以取士」的简称,也就是科举制度的另一名称。由于科举制度是以考试录取人才,而考试则必须按照主考者需要人才的类别和应考者的学术程度分科,且应考者经考试录取之后又予以不同的名分,如秀才、举人或进士,故乃称为科名。
科名的基本形式虽是以考试取才,但其涵义却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文化:中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有统一的文字和深厚的文化,主政者为求人民在观念上有基本的认同,举办制式的考试有其必要。
2.政治:主试者多为中央及地方政府人员;政府为求人民对统治政策有适当的认识,所以举办考试。
3.人事:是考试的直接目的,因为需要人才,所以举办考试。应考者大多数在考试之前已有文字与学识历练,经录取之后,大部分可成为行政体系中的基本人材。
4.社会:在农业社会里,人民的社会流动性不高,一个普通百姓,要想提高他的身分不易,但知识和能力则是许多人可以获得的,而考试是一个管道,让人们展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一个有能有为的统治者,必须要「治物长民」,也需要有知识和能力的人来协助治理,于是应考者藉以提高其身分和地位,主考者也能得到所需的人才。
5.教育:历代的科举制度都和教育制度纠结在一起,参加考试的人都可以称为「准知识分子」,即受过教育的人。接受教育,要依靠个人的兴趣、天资、闲暇与勤奋,这些虽是属于个人的条件,却也一定要在适当的环境中才能形成。于是国学、乡学、官学、私学,就为教育提供了适当的机会。受过教育的人,有一部分在科名中获得肯定,并获得学以致用的成果。
科名制度,始自隋大业二年(606),终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计在我国实行约一千三百年。
--作者:程禄基
来源:辞书
相关词语
乙名
俗名
健名
假名
保名
修名
休名
出名
乳名
下名
他名
仙名
热门词语
摧锋陷阵的读音
像模像样是什么意思
缪怎么读
餕字可以怎么组词
多音字狠怎么组词
鲁钝反义词
心计近义词
耳食之闻造句
湛的笔顺
词海
回页面顶部
下载
成语
典故
诗歌
词组
故事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