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说明
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受学于子思门人,提倡王道、重仁义、轻功利、创性善之说,后世尊称为「亚圣」,传有《孟子》七篇。他曾经到齐、宋、滕、魏等国游说,一度担任齐宣王的客卿,最后以所说不合王意而不见用。他主张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人性本善」等论说,以期说服诸侯,停止武力兼并。晚年与万章等门人集儒家论述着书立说以终,学说对后世影响甚大,被认为是孔子儒家学说的继承者。典源所录是孟子说过的一句话,意思是说:一个品德修养良好的人,不会失去他做赤子时的一片纯真、善良之心。「赤子之心」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个成语,用于比喻纯洁、善良的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