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草除根】的解释、拼音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翦草除根

拼音

jiǎn cǎo chú gēn

怎么读

【翦草除根】 成语典故解释

解释如下:↓


释义
义参「斩草除根」。见「斩草除根」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斩草除根」之典源,提供参考。 《左传.隐公六年》五月庚申,郑伯侵陈,大获。往岁,郑伯请成于陈,陈侯不许。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陈侯曰:「宋、卫实难,郑何能为!」遂不许。君子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商书》曰:『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其犹可扑灭!』周任1>有言曰:『为2>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3>蕴崇4>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5>,则善者信6>矣。』」
〔注解〕
(1) 周任:周朝时贤能的大夫,生卒年不详。
(2) 为:治理。
(3) 芟夷:割草。芟,音ㄕㄢ,除草。
(4) 蕴崇:积聚。
(5) 殖:生长。
(6) 信:通「伸」,伸展、发扬。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斩草除根」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据《左传.隐公六年》载,春秋时,结邻的陈、郑二国时常发生争端而彼此交恶。后来郑国曾提出请求,希望能够与陈国和平共处。当时,陈桓公弟五父认为广结善缘是国家的重要施政方针,因此建议接受讲和。但陈桓公却认为宋、卫两国才是难以对付的敌手,郑国算不了什么,就拒绝接受郑国的讲和。结果在陈桓公六年五月时,郑国入侵陈国,陈国大败,被掳去许多财物及俘虏。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因为陈桓公没有广结善缘,让恶因滋长蔓生而不知悔改,随之而来的便是自取祸害。周朝大夫周任曾说:「治理国家的,看到恶人恶事,就要像农民铲除田里的杂草一样,直接将聚生的杂草连根拔起,不让它有再生的机会,这样除去恶的,善的才能发扬。后来「斩草除根」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
书证
  • 01.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三折》:「此人与韩信最是契交,必须一并杀坏,方才翦草除根。」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从根本上铲除祸根,以免后患。见剪草除根条。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若抽薪止沸,翦草除根;……反国奸于司败,归侵地于玄武,非直恶之在今,天道人事,实弃无礼。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三折:此人与韩信最是契交,必须一并杀坏,方才翦草除根。

来源:成语词典

【翦草除根】 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修订版

相关词语

草根 倒生根 仓琅根 假根 副根 于氐根 上根 介根 下根 仙根 乱根 侧根

热门词语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