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舍法】的解释、拼音
字典
组词
造句
近义词
反义词
笔顺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三舍法
拼音
sān shè fǎ
怎么读
【三舍法】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三舍法为宋代太学所施行之外、内、上三舍之制。据[宋会要辑稿.崇儒一],神宗熙宁四年(1071)十月,中书门下言,近制增广大学益置生员;太学生员,分三等,以初入学生员为外舍,不限员,自外舍升内舍,内舍升上舍,上舍以百员、内舍以二百员为限。其生员各治一经,从所讲之官受学。主判官、直讲,逐月考试到优等举业,并申纳中书;学正、学录仍于上合内逐经达二员充。如学行卓然优异者,委主判及直讲保明闻奏,中书考察取旨除官;其有职事者授宫讫,仍旧管勾,候直讲、教授有缺,次第选充。
三舍法之构想,始于仁宗时欧阳修曾奏请立三舍以养生徒。神宗熙宁初,已分为内、外两舍。虽然熙宁时,太学已分三舍,但升舍法直至元丰时才施行。据[宋史.选举志],元丰二年(1079)九月,颁[学今]:太学置八十斋,斋各五楹,容三十人;外舍生二千人,内舍生三百人,上舍生百人。同一私试,岁一公试,补内舍生;间岁一台试,补上舍生;弥封、誊录如贡举法。
哲宗元佑曾议废三舍法,但只是修订其条制及废止上舍推恩授官之例。绍圣时,又恢复升补推恩之法。元符时,更将三舍法推行至州学。徽宗崇宁元年(1102),诏天下州县皆置学,并行三舍法;县学生选考升入州学,州学生每三年贡入太学。另将太学上舍生增至二百人,内舍生增至六百人,外舍生增至三千人,且另立外学以处外舍生。直至宣和三年(1121),诏罢天下州县学三舍法,惟太学仍存。
--作者:周愚文
来源:辞书
相关词语
三陪
互教法
俊法
借代法
倒句法
倒仓法
倒装法
像法
仪法
假设法
免役法
保马法
热门词语
倒泻是什么意思
斋供的拼音
砭怎么读
豣有哪些组词
钓的多音字怎么读
遮掩反义词是什么
共性近义词是什么
征服者如何造句
榇的笔顺
词海
回页面顶部
下载
成语
典故
诗歌
词组
故事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