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修订版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简编版
解释如下:↓
芍药
目录 |
学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P.albiflora Pall.)
英文名:Peony
别名:白芍、金芍药、荑草、犁食、没骨花、将离、婪尾花、可离、小牡丹、草本牡丹、婪尾春、荑药
植物分类:毛莨科
园艺分类:多年生草本
原产地:中国、西伯利亚及韩国等地
花色:黄、白、紫、粉红、红及橙红等色
花期:二月至六月
用途:切花、盆栽、花坛和庭园露地栽培
花语:含羞、羞涩、羞耻心
芍药其名之由来,根据清朝李时珍《本草》之记载:「芍药,犹绰约也,美好貌,此草花容绰约,故以为名。」而陈淏子的《花镜》中则提到:「园林中苟直得宜,则花之盛,更过于牡丹。」芍药,其姿艳而外型与牡丹相似,然实际上芍药属于草本,而牡丹则为木本,而在春末夏初之际,牡丹凋谢,而芍药则依然璀璨盛开,因此被称为「婪尾春」。另外,芍药又被称为「荑草」、「荑药」、「将离」等名。(注1)
芍药为毛莨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芍药根之部分由根颈、块根和须根组成。而依据根之外观可分为粗根型、坡根型及匀根型三类。
自根部簇生,其高约为5~10公分左右,基部呈圆柱状,其上多棱角。
叶为羽状复叶,长约2~3公分,全绿。
一般单独盛开于茎之顶端或靠近顶端之叶腋处,花瓣5~13枚左右,呈倒卵形,内雄蕊多,花色众多,包括黄、白、紫、粉红、红及橙红等色。花期一般约在五至六月左右。
芍药作为中药可达到镇静、镇痛、解痉、抗炎等作用。(注2)
注1:吴淑芬(1995),《花的奇妙世界:四季花语录160则》, 页38-39。
注2:詹逸州,<中药材芍药药效成分之定量研究>,1993。
中文关键字:芍药
英文关键字:Paeonia lactiflora Pall.
来源:教育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