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达德】的解释、拼音
字典
组词
造句
近义词
反义词
笔顺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三达德
拼音
sān dá dé
怎么读
【三达德】 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智、仁、勇。语本《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来源:辞典修订版
【三达德】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三达德是指智仁勇三者而言。孔子尝以此三者为君子之道,如在[论语.宪问篇]中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后[中庸]以智仁勇三者为三达德,其言曰:「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这里所说的五达道,即五伦;智仁勇三者,则为三达德,「所以行之者三」,即以三达德来行五达道。「所以行之者一也」,此处所谓「一」,则指「诚」。
智仁勇三德在我国先秦儒家典籍中常分开来讲,而把三者合论的,除前引孔子之言外,[礼记]中亦需三者并举,如[礼运篇]载:「子曰:『用人之知,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贪。』」[中庸]有:「子曰:『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及「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人类的活动永远离不开「知」与「行」的,而一切知行活动的本源,则完全受着人类心性的支配。性是「天命」的,也可说是天赋的,是指人类与生俱来,生生不已的动能而言。这种动能,照[中庸]所说:「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概可分为两大类,一为仁性,是人类上贯于精神性天道的成己的力量,一为知性,是人类上通于物质性天道的成物的潜能。前者系行(诚)的活动的根本,为知(明)的实践;后者是知(明)的活动的泉源,为行(诚)的依据。仁性与知性,非但为人人所共有,而且是相互影响的。也就是说,人如果呈显了部分仁性,必能连带呈显部分知性,这是就人的先天潜能的作用来讲的;同样的道理,如果人发挥了部分的知性,也必能连带发挥部分的仁性,这是就人的后天修学的效果来说的。人类就是这样藉着后天修学努力以触发先天精神的潜能,再由先天潜能的发挥,来促进后天修学的效果。在天赋(自诚明)与人为(自明诚)力量的交互循环作用下,由偏而全的逐步将知性与仁性尽情发挥出来,最后达到「止于至善」也就是「至诚」的境地。这种彻上彻下,通内通外,合天人、知行而为一的工夫,便是孔门修学的一贯主张。
上述所谓的「智」指的就是「明」的工夫,所谓「仁」指的便是「诚」的工夫。至于「勇」,则可说是人在认知(明)及成德(诚)上,不可或缺的一种助力与推力,是原本伴随着智(明)与仁(诚)而存在的,是与仁、智(知行)(明、诚)不可分割的。
关于勇与知、仁的关系,可引[孟子]所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及朱熹之言:「知言则义精而理明,所以能养浩然之气,如言正是格物、致知。」以为说明。这里「知言」就是「不惑」的意思,亦即知性的高度发挥。所谓「善养吾浩然之气」也就是「养勇」的意思。[孟子]又说:「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这里指出「养勇」的根本工夫即为「持志」,也就是发挥仁性。等到知性、仁性得到充分发挥,那么所养之气(勇),便能「至大至刚」,能「配义与道」,使我们在「成己」和「成物」两方面都能「止于至善而不迁」。也就是合「智仁勇」三达德为一的「至诚」、「至圣」的境界,也就是孔子所说「从心所欲不跪矩」的境界。
[孟子]书中记载孔子弟子子贡的话说:「学不厌,智他;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这里将仁、智并举而不讲勇,应该解释为仁者智者心里,勇融合在仁性知性之中,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所以[论语]有:「仁者必有勇」,而[中庸]亦说:「知耻近乎勇」,便是此义。
另[中庸]又说:「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朱熹于此曾就达道与达德加以解释,说:「知之者之所知,行之者之所行,谓达道也。以其分而言,则所以知者,如也;所以行者,仁也;所以至于知之成功而一者,勇也。以其等而言,则生知安行者,知也;学知利行者,仁也;困知勉行者,勇也。」这里朱熹把生知安行说成智,学知利行说成仁,可能不太合理。因为生知安行,是就天赋(性)来说的,是以仁为主的。学知利行是就人为(教)来说的,是以智为主的。[论语]中记载孔子之言说:「仁者安仁,智者利仁。」故以生知安行为「仁」,学知利行为「知」的说法较为妥切。
[中庸]作者把智、仁、勇三者,都看作是「性之德」,合为三达德,而「所以行之者一也」,这里的「一」则指的是「诚」。后来朱熹的注解是:「一则诚而已!达道虽人所共由,然无三德,则无以行之,达德虽人所共得,然一有不诚,则人欲间之,而德非其德矣。」程伊川也说:「所谓诚者,止是诚实此三者,三者之外,更别无诚。」所以[中庸]更说:「知斯三者(指智仁勇),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作者:程运
来源:辞书
相关词语
次道德
三陪
丕显德
俊德
俄斯坦德
倍那文德
倍德
伟德
倪维德
保德
修德
则以观德
热门词语
武昌剩竹怎么读
丁父是什么意思
棣怎么读
而组词
汋的多音字组词
心腹之患反义词是什么
目擩耳染近义词是什么
不景气造句
懷怎么写
词海
回页面顶部
下载
成语
典故
诗歌
词组
故事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