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来源:成语词典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修订版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简编版
解释如下:↓
目录 |
《周礼.春官.内史》(1)内史(2)掌王之八枋(3)之法,以诏(4)王治。一曰爵(5),二曰禄(6),三曰废(7),四曰置(8),五曰杀(9) ,六曰生 (10),七曰予(11),八曰夺 (12)。执国法及国令之贰,以考政事,以逆会计。掌叙事之法,受讷访,以诏王听治。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之。凡四方之事书,内史读之。王制禄,则赞为之。以方出之,赏赐亦如之。内史掌书王命,遂贰之。
(1) 典故或见于《荀子.王制》。(2) 内史:周礼春官之属,掌爵、禄、废、置、杀、生、予、夺之法。(3) 八枋:八柄,即爵、禄、废、置、杀、生、予、夺。(4) 诏:音ㄓㄠˋ,告诉、告诫。(5) 爵:古代封给贵族或功臣的名位。(6) 禄:俸给、官俸。(7) 废:停止、舍弃。(8) 置:建立、设立。(9) 杀:杀害。(10) 生:生存。(11) 予:给予。(12) 夺:夺取。
「生杀予夺」分别指生存、杀害、给予、夺取。根据《周礼.春官.内史》记载,周朝内史掌管:爵、禄、废、置、杀、生、予、夺等八柄,后来「生杀予夺」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人切身的一切事情。出现「生杀予夺」的书证如宋.苏洵〈上皇帝书〉:「其一境之内,所以生杀予夺,富贵贫贱者,皆自我制之,此固有以臣妾之也。」
《荀子.王制》
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也,民之父母也。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上无君师,下无父子,夫是之谓至乱。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始则终,终则始,与天地同理,与万世同久,夫是之谓大本。故丧祭、朝聘、师旅,一也;贵贱、杀生、与夺,一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一也;农农、士士、工工、商商,一也。
生死与夺,杀生与夺。
这般生死予夺的事若都不在乎了,您还在乎什么呢?
来源:教育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