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红耳赤】的解释、拼音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脸红耳赤

拼音

liǎn hóng ěr chì

怎么读

【脸红耳赤】 成语典故解释

解释如下:↓


释义
义参「面红耳赤」。见「面红耳赤」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面红耳赤」之典源,提供参考。 《朱子语类.卷二九.论语.公冶长下》黄先之问「子文」「文子」二节。曰:「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面赤;子文1>却三仕三已2>,略无喜愠3>。有些小所长,便不肯轻以告人,而子文乃尽以旧政告之新尹。此岂是容易底事!其地位亦甚高矣。今人有一毫系累,便脱洒不得,而文子有马十乘,乃弃之如敝屣然。此亦岂是易事!常人岂能做得?后人因孔子不许他以仁,便以二子之事为未足道,此却不可。须当思二子所为如此高绝,而圣人不许之以仁者,因如何未足以尽仁。就此处子细看,便见得二子不可易及,而仁之体段实是如何,切不可容易看也。」

(1) 子文:斗谷于菟(ㄨ ㄊㄨˊ),斗为其姓,谷于菟为其名,字子文,春秋时楚国公族,生卒年不详。楚成王时为令尹,凡二十八年,勤于国政,虽三仕三已,喜怒不形于色,孔子谓之忠。
(2) 三仕三已:三次任职为官,又三次被免职罢官。
(3) 愠:音ㄩㄣˋ,怨恨。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面红耳赤」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子文为春秋楚国人,在楚成王时任令尹,相当于宰相的地位。在任期间,勤于国政,秉公执法,从不以权谋私,以私害公。二十八年间,曾经三次被免职,又三次复职,但他无论是免职或复位,都不会表现出喜悦或怨恨的样子,而且每一次办理移交,一定清清楚楚、钜细靡遗地交代所有事宜,孔子因而称赞他是个忠于职守的人。宋代朱熹论及此事,感慨地说道:「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面赤。」就是说现在的人为了一些蝇头小利,就可以争得满脸通红,与子文不愠不火的修养比起来,就显得差多了。这里朱子以「头红面赤」形容人们为争夺事物,又急又怒,满脸通红的样子,后来「面红耳赤」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人因紧张、焦急、害羞等而满脸发红的样子。
书证
  • 01.《红楼梦.第一九回》:「一面看那ㄚ头,虽不标致,倒还白净,些微亦有动人处,羞的脸红耳赤,低首无言。」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情绪高亢或极害羞的样子。红楼梦˙第十九回:一面看那丫头,虽不标致,倒还白净,些微亦有动人处,羞的脸红耳赤,低首无言。

来源:成语词典

【脸红耳赤】 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修订版

【脸红耳赤】 的意思是什么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简编版

相关词语

也可札鲁忽赤 云都赤 侯赤 兑赤 倭赤 保赤 兀剌赤 上赤 博尔赤 保兀赤 宝儿赤 火里赤

热门词语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