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朝三暮四」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战国时代哲学家庄子曾经用了一个寓言来说明人常会自以为是而不知。这个寓言是这样的:话说有一个养猴人跟他所养的猴子说:「我决定每天早上喂你们吃三升橡实,下午喂四升橡实。」想不到猴子们都很不高兴,嫌早上吃的太少了。于是,养猴人就说:「那这样好了,我们就改成早上吃四升,下午吃三升。」猴子们听了都很高兴,以为这样一来,早上变多了。事实上,「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只改变了朝暮的数量,但猴子自以为是地满足了。一般人也常用这种自以为是的眼光来衡量事理,但是人世间众人对事情的看法就像「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一样,可以随时变来变去,并没有个定准的。所以庄子要人们学习超脱这些纷扰,返回大自然,只有在自然的境界中才能找到恒常不变的道理。这就是「休乎天钧」的境界,也就是「齐物论」的精义。后来从这个寓言演变成「朝三暮四」这句成语,比喻人心意不定、反覆无常,或事物变化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