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类】的解释、拼音
字典
组词
造句
近义词
反义词
笔顺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统类
拼音
tǒng lèi
怎么读
【统类】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统类的「统」是指纲纪、礼法,「类」是指同类事物构成的范畴,或为进行推论时的思宇,或应用于「人类」的人群社会与法律例令(参见「三本」),「统」「类」并举见于〔荀子〕,主要是指圣王所制定用以规范人类社群生活的礼义法度,即所谓「礼义之统」、「仁义之类」。根据荀子学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能群」、「能辨」。「能群」于是人能营社会群居生活,〔王制〕中说:「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牛马或能群居生活,却无法像人一样分工合作,形成文明社会。「能辨」于是能分,在社会人群之中便有长幼、尊卑、贵贱、亲疏、贤愚、男女之别,而这些区分均有赖于先王圣人制定「礼义之统」以规范之。所谓「人之所以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夫禽兽有父子,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圣王。」(〔非相〕)「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富国〕)「故先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贵贱之等,长幼之差,智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然后使谷禄多少厚薄之称,是夫群居和一之道也。」(〔荣辱〕)而「君者何也?能群也。能群者何也曰善生养人者也,善辨治(即治理)人者也,善显设(即任用)人者也,善藩饰(奖励)人者也。善生养人者人亲之,善辨治人者人安之,善显设人者人乐之,善藩饰人者人荣之,四统者俱而天下归之,夫是之谓能群。」(〔君道〕)
上举说明,荀子以为礼义之统即先圣先王所制定规范人伦社会关系的法则律令(类),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所在。准此,能「壹统类」、「知通统类」者,才足以为圣人大儒。如〔非十二子〕中说:「若夫总方略,齐言行,壹统类,而群天下之英杰而告之以太古,教之以至顺,奥窔之间(屋内)簟席之上,敛然圣王之文章具焉,佛然(勃然而兴)平世之俗起焉,……是圣人之不得势者也,仲尼子弓是也。」就是说诸子之中,唯有仲尼子弓能总括治国策略方针,给予人们言行一定的尺度准则,统一纲纪律令,集合天下的英才教以上古圣王治国的最高原理,即使在小小的教席之上,也具备上古圣王的典章制度,太平治世的风习也因而兴起。〔儒效〕中则说圣人「修修兮用统类之行」,即依礼义律令、条理刚正而行;大儒「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以浅持博,以今持古,以一持万;苟仁义之类也,虽在鸟兽中,若别白黑。倚物怪变,所未尝闻也,所未尝见也,卒然起于一方,则举统类以应之。」意即大儒能把握礼义制度等恒常价值,运用类推的方法,由浅少可推而认知博多,由现今可推而认知远古,由一可推知万。如果真能行仁义,即使混迹鸟兽之中,也如白在黑中易于辨识。对于突然出现、未所见闻的怪变畸物,也能立即以恒常的礼义之统、仁义之类肆应。
荀子认为「壹统类」足以治国教人,乃出于恒常价值推可推面广之、肆应万变的假说。「统类之知」虽不免起于经验,但必经推论而得,如〔非相〕中说:「以人度人,以情度情,以类度类,以说度功,以道观尽,古今一度也。类不悖虽久同理,故向乎邪曲而不迷,观乎杂物而不惑,以此度之。」(参见「法后王」)〔王制〕中说:「以类行杂,以一行万,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舍是而天下以衰矣。」皆在说明若能把握同类事物(尤其是人类)恒常之理,加以推论,便可得到关于该类事物的普遍知识。而礼义之统、仁义之类便是关乎人群社会恒久普遍之理。〔劝学〕中说:「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均足见荀子以礼义法度(即统类)为人群社会生活最高的规范。
--作者:俞懿娴
来源:辞书
相关词语
似类
像类
伦类
凹缘类
俦类
充类
全毛类
全缘类
全蹼类
出类
下毛类
介形类
热门词语
光化学怎么读
飞溜是什么意思
鹌鹑怎么读
踵的组词是什么
脾的多音字拼音查询
淑女反义词是什么
春色近义词是什么
遮掩造句
介的笔画
词海
回页面顶部
下载
成语
典故
诗歌
词组
故事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