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谏】的解释、拼音
字典
组词
造句
近义词
反义词
笔顺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五谏
拼音
wǔ jiàn
怎么读
【五谏】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谏」是以言正人之意,「五谏」为五种劝谏君王的方式。语见〔白虎通义.谏诤篇〕:「人怀五常,故知谏有五:一曰讽、二曰顺、三曰窥、四曰指、五曰伯。」其义如下:
1.讽谏:「讽谏者智也。知患祸之萌,深睹其事,未彰而讽告焉,此智性也。」凡能够深入了解事情之真相,洞烛先机,看出灾祸之徵兆,在灾异未形成之前,劝谏君王。不用正言,而以委婉之言,托其意而劝谏者,就是「智者」的表现。2.顺谏:「顺谏者仁也。出辞逊顺,不逆君心,此仁之性也。」凡臣子劝谏君王,言辞谦顺,不强人所难,就是「仁者」的表现。〔公羊传.昭公二十四年〕戎来侵曹,曹君欲亲伐,而曹大夫名羁三谏不从而去,即是顺谏之例子。3.窥谏:「窥谏者礼也。视君颜色,不悦且却,悦则复前,以礼进退,此礼之性也。」窥为视之意,窥谏即察言观色而谏,当君王不悦时则停止;当君王高兴时再劝谏。其进退有节,合于礼制,故为礼之性。4.指谏:「指谏者信也。指者,质也,质相其事而谏,此信之性也。」指谏即直指其事而陈,毫无潜隐,使君王明察。如〔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昭公将杀季氏,告子家驹曰:「季氏为无道,潜于公室久矣,吾欲杀之何用?」子家驹曰:「诸侯僭于天下,大夫僭于诸侯久矣。」像子家驹无所私隐,直陈其事,就是指谏。5.伯谏:「伯谏者义也。恻隐发于中,直言国之害,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此义之性也。」伯谏系基于恻隐之心,不忍见君王之过,危及邦国苍生,故不顾自身之安危而向君王冒死进谏。如〔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秦君将袭郑,老臣百里子及蹇叔子向秦君进谏曰:「千里而袭人,未有不亡者。」秦君执意而行,结果大败。此例即为伯谏。〔孔子家语〕载孔子曰:「谏有五,吾从讽之谏。」可知五谏之中,孔子最欣赏讽谏。盖因君父有缺失,为臣确有难言之苦,若能托诗赋,见之于辞或假托他事,以陈其意,使君王有所悟而迁于善,堪称谏者的最高智慧表现。
--作者:傅元龙
来源:辞书
相关词语
切谏
五言律诗
五言绝句
五代诗话
五言诗
五辞
五蕴
五须松
五听
五权
五木
五斗米道
热门词语
业经是什么意思
陂的笔顺
囡怎么读
梹组词
日的多音字组词
可怒反义词是什么
谈天近义词是什么
瞬息造句
桢的笔顺
词海
回页面顶部
下载
成语
典故
诗歌
词组
故事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