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取谊】的解释、拼音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舍生取谊

拼音

shě shēng qǔ yì

怎么读

【舍生取谊】 成语典故解释

解释如下:↓


释义
义参「舍生取义」。见「舍生取义」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舍生取义」之典源,提供参考。 《孟子.告子上》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舍生取义」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舍生取义」原作「舍生取义」,这句成语出自《孟子》。《孟子.告子上》有一段话,提到孟子对利、义的辨别,他用「生」来代表私利,用「义」来代表公益。为了让世人了解有时候利、义是不能两存的,所以他用鱼和熊掌来做比喻,孟子说鱼和熊掌都是人们喜欢吃的珍馐,但是万一不能兼而有之,那只好舍鱼而取熊掌了。利和义也是一样,二者往往是相互冲突。这时候,孟子要世人注意公益是凌驾在私利之上的。生命虽然是私利的极致,但是为了国家社会的利益,也是可以舍弃的。对每个人来说,活着当然是大家的希望,但是有些事的重要性却超过生命,为了这些事,我们不应苟且偷生。死亡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厌恶的,但是有些事却更叫人厌恶,为了这些事,我们也应挺身除恶。儒家独善其身的目的在于兼善天下,修己的目的在于安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把群众利益摆在个人之上的一套修身哲学,所以孟子要人「舍生取义」的道理就不难了解了。成语中「义」字的内涵,可以扩大为仁义道德、美善真理、理想抱负等。
书证
  • 01.《汉书.卷一零零.叙传上》:「舍生取谊,亦道用兮;忧伤夭物,忝莫痛兮!」

来源:成语词典

相关词语

任宗谊 任谊 舍己芸人 舍我其谁 舍生取义 舍我其谁 寅谊 舍利 舍德主义 贾谊 舍利弗 舍利子

热门词语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