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传】的解释、拼音
字典
组词
造句
近义词
反义词
笔顺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史传
拼音
shǐ chuán
怎么读
【史传】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史传〕是刘勰所着〔文心雕龙〕第十六篇的标题,就着先秦、两汉、魏晋的史书,加以论述,认为编写史书,要以「依经」、「附圣」、「按实」为原则;把「传」和「史」合并起来,重在以「传」(音ㄓㄨㄢˋ)为「阐明经义」的解释,而不是指「古书」(传的另一义是「古书曰传」,如荀子中即有多处出现「传日」的字样。)因在刘勰文中极赞〔左传〕(春秋左氏传)传述春秋的微言大义,以解释孔子〔春秋〕的「经旨」,使「史」和「传」合并在一起。
〔史传〕一篇文字,从远古事迹须靠史书来了解开始,说在黄帝时以有仓韵为史官;据〔礼记.曲礼〕载,古代帝王左右有专门记录的人员,左史记事,右史记言;记言的成为〔尚书〕,记事的即是〔春秋〕。(据说东周时各国都有春秋,但已失传,唯鲁之春秋经孔子传流下来。)孔子所修的〔春秋〕,文字简单,左丘明与孔子同时,明白孔子言辞中所含的意义,传述下来,创立了「传体」,是极大的贡献。
文中评述历来的史书说:见于〔尚书〕的是尧舜的「典谟」、殷夏的「诰誓」。周朝侯国各有「国史」;及周室衰微,孔子就鲁史而修〔春秋〕,得左丘明之「传」而阐明事件的始末和孔子的「深意」,所以〔左传〕在史书中是贡献最多的。
战国时期,各国的纪录简策未经编年,即今所见之〔战国策〕。汉朝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出自史官,司马迁着〔史记〕,把〔尚书〕的「典」和〔春秋〕的「经」改称为「纪」,「本纪」记叙帝王的事,「世家」记叙诸侯的事,「列传」记叙重要人物;记述典章制度的称「书」,大事和封爵年代的称「表」,归类次序明白,记录详实;但也不免有违反经典,体例不当之处。
班固的〔汉书〕,「十志」完备,「赞」和「序」宏富质朴而文雅,条理井然。汉末三国时期的史书,以陈寿的〔三国志〕内容明晰,有人以为可以媲美〔史记〕和〔汉书〕。晋代编写史书的称为着作郎,有陆机、王韶和干宝的〔晋纪〕,以后者较为精审正确。
于是刘勰申论说,编撰史书,需要贯通诸子百家的着作思想,涵盖千载的盛衰变化,以历代兴亡为后世殷监,传流不绝;所以立义选言,必须依照「经典」来树立原则;必须依照「圣人的言论」来做勤勉奖励或警惕贬斥的依据;然后才能做到叙述详实,评论正确,即是「按实」的原则。但是编撰史书,也有困难之处,如距离撰写年代太远的事件,不易周密;事件太多的,不免疏漏;如果撰写工作由多人合作,又难免有重复或偏一之处,不易权衡得当。这些困难造成的弊病,如公羊高(〔公羊传〕作者)所说:「传说不一」,而世俗又爱好「奇闻」,不顾「实理」,传说夸大其辞,偏重不合常规的说法,穿凿附会,以「独家」所言标榜,以致歪曲事实,扰乱视听。实则史家的任务,是包举一代史实,对天下负有「正言传述」的责任,却又往往受到见仁见智的责难,是一种十分劳苦的工作,所以不能情感用事,以免因文字造成祸害。
--作者:贾馥茗
来源:辞书
相关词语
仔传
俗传
幸臣传
倭袍传
儿女英雄传
丁传
任氏传
佞幸传
备蚁传
传传
僧宝传
伪孔传
热门词语
房宇的读音
慢悠悠的读音
铎怎么读
陻的组词是什么
缈的多音字拼音查询
善政反义词
举步维艰同义词
谘议造句大全
翢的笔划数
词海
回页面顶部
下载
成语
典故
诗歌
词组
故事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