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的解释、拼音
字典
组词
造句
近义词
反义词
笔顺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相和歌
拼音
xiāng hè gē
怎么读
【相和歌】 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乐曲名。为两汉及魏晋对民间歌曲作艺术加工所形成的歌舞、大曲等音乐的总称。最初不用任何伴唱、伴奏,后一人唱,三人和,也有以乐器与歌曲相和的。伴奏的乐器除歌者所执的节鼓外,常用的有琴、瑟、琵琶、笛、筝、笙等。
来源:辞典修订版
【相和歌】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在西汉至魏、晋时期,乐府对北方民间歌曲进行艺术加工,并加上管弦乐器的伴奏,衍变成相和歌。相和歌有几种类型:最初的表演形式是徒歌,梁沈约〔宋书·乐志〕云;「凡乐章古辞之存者,并汉世街陌讴谣。」又云:「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前者即是指不用任何伴唱伴奏的民间歌曲,后者是指发展为相和形式,由击节鼓者主唱,并由管弦乐器更叠相和,是相和歌的典型方式。若未用丝竹乐器,人声与打击乐器相伴和,可追溯更早,如〔史记·刺客列传〕载:「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又如〔庄子·大宗师〕所记「磋来桑户」之歌,宋玉〔对楚王问〕所记「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则是人声伴唱的形式。
相和歌发展的三个阶段:一是人声伴唱,二是人声与打击乐器相伴和,三是用管弦乐器伴和人声。而当以人声伴唱为主要形式的相和歌广泛流传,造就稳定的歌调之后,才有乐府相和歌的繁荣,乃至于其后作品的结集。〔宋书·乐志〕记录了部分大曲歌辞,有十三支曲调、十六首歌辞,其中惟六首汉代古辞,其他是魏武帝、魏文帝之辞,而歌辞名称和歌曲名称不一定相同,一首歌调可用不同的乐调来伴和,一首乐调也可以伴和不同的歌调。相和的正式乐曲可分为引、曲、大曲三类。「引」即引子,一般没有歌唱,仅为管弦乐器合奏。「曲」指中、小型乐曲,大多数是声乐曲,含有多段歌辞,一般有乐器伴奏,另外也有众人帮腔的「但歌」。「大曲」指多段体的大型歌舞曲,也称「相和大曲」,包括艳、趋、乱三个部分:「艳」是华丽婉转的抒情性段落,音乐、舞蹈较优美;「趋」是比较紧张的部分,及「乱」是结束性段落。至于伴奏乐器,在汉代无明确记载,其后通常用笙、笛、节鼓、琴、瑟、琵琶等乐器,有时加「箎」,节鼓有时改用「筑」。
--作者:陈章锡
来源:辞书
相关词语
俚歌
俗歌
倚歌
俳歌
凯歌
优歌
但歌
上声歌
伊吕波歌
来歌
作歌
传歌
热门词语
鸣弹的意思是什么
花盆鼓是什么意思
逶迤怎么读
鑸字可以怎么组词
多音字萹怎么组词
回升反义词
死路近义词
瞎扯造句
昄的笔顺
词海
回页面顶部
下载
成语
典故
诗歌
词组
故事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