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一词出自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新工具〕第一卷,是指阻碍人类认识外在客观世界、获得真理的心理蔽障。培根认为当心灵被偶像缠绕时,不可能真正反射出自然光亮,要能正确反应客观事物、正确认识世界,必须排除嵌在心灵深处的各种偶像。依其性质,分为四种:种族偶像(Idols of the Tribe)、洞穴偶像(Idols of the Cave)、市场偶像(Idols of the Market)和剧院偶像(Idols of the Theatre)。 1.种族偶像:是人性普遍具有的缺失,人们常把人类本性混杂到事物本性中,歪曲了事物的真相,总想像事物中有比实际所见更高的秩序和原则,只见到大家所接受且愿意相信的原则,而忽略任何原则都有例外,易受外在新奇事物的影响,追求没有事实根据的思想,而落于虚构的最终因(final causes),受浮动情绪和感官误导而误入歧途。 2.洞穴偶像:是来自理智的本性,具有个人特质,个人从自己的性格、嗜好、所受教育、所处环境出发来观察事物,因而歪曲事物的真相,好其所好,恶其所恶,以自己的眼光看任何事情,异中求同者有之,同中求异者有之,好古恋旧者有之,务事新奇者有之,舍本逐末者有之,趋本舍末者有之,凡此皆是不能窥见事务真貌的原因。 3.市场偶像:指的是人们使用不确定、不严谨的语言概念,而产生思想上的混淆,培根认为这是最棘手的。市场偶像有两种,一种是文字根本代表不存在的事务,像第一推动者或其他类似虚构的名称等;一种是文字虽指称实际存在的事物,但却在误用、不当定义或演绎等因素下而导致意义不明。 4.剧场偶像:较晚形成,指的是不加批判而盲目顺从传统的或当时流行的各种科学和哲学原理、体系和权威而形成错误,在培根看来,流行的哲学体系都不过是舞台剧,以一种不真实的幻景,来表现哲学家自己所创造的世界,这虽比真实世界精致、满意,却远离客观真理,因此他批判哲学派别中诡辩的(sophistic)、经验的(empiric)和神学唯心学派,指出诡辩学派的哲学家,太仰赖那套似是而非的逻辑系统,经验学派的哲学家晓得利用经验,但却显得急功近利,以偏盖全,神学唯心学派则以自己臆造的虚幻世界,取代真实客观的世界。 偶像论指出思想的痛象即偶像,人们必须摒除思想的四个偶像,才能使思想客观、正确、完整及周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