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来源:成语词典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修订版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简编版
解释如下:↓
目录 |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六》「主君亦不好士耳!夫珠出于江海,玉出于崑山,无足而至者,犹主君之好也。士有足而不至者,盖主君无好士之意耳,无患乎无士也。」
东汉.孔融《与曹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
胫,小腿。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以快速传播。
据《韩诗外传.卷六》记载,春秋时,有一天晋国的国君晋平公搭船游乐,在玩得开心之余感叹说:「要如何能招得贤士,与他们共度这良辰美景呢!」这时,划船的船夫盍胥听到后,趁机跪下回答说:「得不到贤士,是因大王您不爱好他们啊!您看海里的宝珠、山里的美玉都没有脚,您却能拥有他们,这是因为您喜爱他们啊!而贤士有脚却不到您身边来,这完全是因为您不喜欢他们,也难怪您会有招不到贤士的感叹。」晋平公惊讶地说:「我怎么会不爱好贤士呢?我门下的食客有好几千人呢!」盍胥解释说:「大鸟一展翅可以飞越千里,靠的就是牠的两只翅膀,而身上的毛少一点、多一点都不影响飞行。今天大王您那么多的食客中,应有人才在其中,但您有重用他们吗?」这就是说晋平公用的人虽多,但却没有适才适用。后来「不胫而走」这句成语,就从盍胥话里的「无足而至」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事物不用推广,也能迅速传播。
无胫而走
秘而不宣
老师即将离职的消息不胫而走,同学们都已知道了。
来源:教育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