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伦不类】的解释、拼音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不伦不类

拼音

bù lún bù lèi

怎么读

近义词

不三不四﹑非驴非马
不伦不类

【不伦不类】 成语典故解释

解释如下:↓


释义
「不伦不类」有两种解,一是不合道理、法式,二是不像样。语本唐.刘知几《史通.卷一六.杂说上》。后用「不伦不类」形容事物不成体统。△「不三不四」
典源
唐.刘知几《史通.卷一六.杂说上》《公羊》云:「许世子止弑其君。」「曷为加弑?讥子道之不尽也。」其次因言乐正子春之视疾,以明许世子之得罪。寻子春孝道,义感神明,固以方驾曾、闵,连踪丁、郭。苟事亲不逮乐正,便以弑逆加名,斯亦拟失其流,责非其罪。盖公羊、乐正,俱出孔父门人,思欲更相引重,曲加谈述。所以乐正1>行事,无理辄书,致使编次不伦2>,比喻非类,言之可为嗤怪3>也。

(1) 乐正:乐正子春,春秋人,生卒年不详。曾子弟子,事亲至孝。
(2) 不伦:不合道理,不像样。
(3) 嗤怪:可笑而奇怪。嗤,音ㄔ,讥笑。
典故说明
《公羊传》是春秋三传之一,旧题为子夏弟子公羊高所撰,是专为解释孔子的《春秋》所作的,后世有许多学者为之注疏训诂,其中所记载的内容亦经常被文人加以引用讨论。在《春秋.昭公十九年》中有「许世子止弑其君实」这样的记载,当时许悼公得了疟疾,喝了太子许止所进的药之后就死了。关于这个「弑」字的解释,各家说法不一,有的人认为进药本是医官的职责,太子亲自进药必别有居心;另一派人则认为疟疾不是绝症,治疟疾的药也不会致人于死,太子所进的药必有问题,所以才说是太子弑父。而《公羊传》解释这段经文时,却认为孔子用「弑」字,是要讥讽太子许止没有尽到孝道,并且举出乐正子春事奉生病父亲的例子做为佐证。刘知几对此十分不以为然,他认为乐正子春的孝行足为楷模,许悼公死于政治谋杀也是事实,怎么会是因为太子许止没有乐正子春孝顺,就被冠以「弑君」的罪名呢?刘知几认为公羊高是为了彰显同是孔子门人的乐正子春的德行,所以扭曲事实加以解说,例子举得不对,罪名也定得太过牵强,没有达到原本彰显乐正子春孝行的用意,反而变得十分可笑。后来「不伦不类」这句成语,就从刘知几《史通》中的「编次不伦,比喻非类」演变成,用来形容事物不成体统。
书证
  • 01.明.吴炳《疗妬羹.第一四出》:「眼中人不伦不类,&00129_w
  • 01.jpg;中人不伶不俐。」
  • 02.《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一回》:「张百万便安心乐意做国丈,天天打算代女婿皇帝预备登极。买了些绫罗绸缎来,做了些不伦不类的龙袍。」
  • 03.《儿女英雄传.第一五回》:「只见屋里,也有几件硬木的木器,也有几件簇新的陈设,只是摆得不伦不类。」
  • 04.《红楼梦.第六七回》:「王夫人听了,早知道来意了,又见他说的不伦不类,也不便不理他。」
  • 05.《镜花缘.第二回》:「那歌舞是件有趣的事,怎么要那不伦不类的百兽乱闹起来!」\\u001a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不像这类,也不像那类。形容不像样或不合格式。红楼梦˙第六十七回:王夫人听了,早知道来意了,又见他说的不伦不类,也不便不理他。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赵元常见他的为人,呆头呆脑,说的话,不伦不类。

来源:成语词典

【不伦不类】 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修订版

【不伦不类】 的意思是什么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简编版

相关词语

不争 似类 像类 伦类 凹缘类 俦类 充类 全毛类 全缘类 全蹼类 出类 下毛类

热门词语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