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的解释、拼音
字典
组词
造句
近义词
反义词
笔顺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价值
拼音
jià zhí
怎么读
近义词
代价、价格、价钱
英语
Value Value
【价值】 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泛称物品的价格。《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交易事已成,不必说了,只是我们毕竟有些疑心,此壳有何好处?价值如此?」《红楼梦.第一三回》:「只见帮底皆厚八寸,纹 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叩之,玎璫如金玉。大家都奇异称赞。贾珍笑问价值几何?」以各种等值标准或交换标准所表示的价值,如成本、重置成本、市价等。凡有助于促进道德上的善,便是价值。如以真、善、美为追求的理想,且持此以为衡量的准绳,则视为价值。正面作用。如:「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是否具有价值,后人自有评论。」
来源:辞典修订版
【价值】 的意思是什么
解释如下:↓
泛称物品的价格、代价。
【造句】这幅名画虽然价值不菲,却是收藏家的最爱。
意义、作用。
【造句】这批老照片对于考察中国过去的社会生活型态,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来源:辞典简编版
【价值】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价值指涉值得我们选择、追求、保存之性质,或具有这种性质之事与物。价值指涉前者,当我们说:「自由有价值」、「古迹有价值」、「垃圾没有价值」。若价值指的是后者,则它可以是抽象或具体的事与物;例如,我们会说,「自由是一种价值」、「钻石是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乾净的空气与经济成长是两项不相容的价值」。分辨什么事与物有价值,什么事与物没有价值,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选择、追求、或保存没有价值的事与物,是愚蠢的行为;而忽略了有价值的事与物有时候则令人遗憾。
在概念上,我们可以对价值做许多分类。较常见的有: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客观价值与主观价值、目的价值与工具价值。区分「价值的来源」与「评价活动」将有助于厘清这些分类。
价值的来源:
价值的来源指的是,那个使得有价值的事与物之所以有价值的东西。价值一元论主张,价值的来源是唯一的。例如,快乐主义者认为,自由之所以有价值的理由与钻石之所以有价值的理由都是因为它们为拥有者带来快乐。价值多元论则主张,价值有许多种来源:自由之所以有价值的理由与钻石之所以有价值的理由不一定相同。对一项有价值之事与物而言,如果它有价值是由于它本身的某种特质之故,而且这种特质之存在是独立于其它事物的,则我们就说,这项东西具有内在价值,否则它只具有外在价值。快乐主义者通常主张,快乐具有内在价值,而且是唯一具有内在价值的东西,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则认为善意志(good will)是唯一具有内在价值的东西。一些环境伦理学家则主张,自然环境或生态,作为一个整体或系统,具有内在价值,因为它的价值来于自身的某种复杂结构。
有人主张,事与物,如果有价值的话,只能具有外在价值。价值的外在来源可能有四种:事与物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1)它是产生其它价值的工具或手段;
(2)它是构成其它价值的要素;
(3)它分受了其它价值(如被达赖喇嘛触摸过);或(4)它是被某个人视为有价值。前三种情况都会使有价值之事与物具有客观价值,第四种情况则使有价值之事与物具有主观价值,因为它的价值来源出于人主观的评价活动。价值的主观主义者强调。离开人的评价活动,任何东西都没有价值。因为,主观主义也是一种价值一元论。
评价活动:
我们认为有些事与物有价值、值得我们去选择、追求、或保存,另外认为有些事与物没有价值、不值得我们去选择、追求、或保存。这是我们的评价活动:评价活动是在表达我们对事与物的态度,它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如果我们因为某事某物有用、可能达成我们其它的目的,或满足我们其它的慾望而认为它有价值,则这些事与物对我们有工具价值;反之,如果这些事物本身就是我们的目的,本身就是我们慾望的对象,它对我们就具有目的价值。同一样东西,对某个人具有目的价值,对其它人则可能只具有工具价值:这完全视个人态度而定的。但有一些环境伦理学家主张,我们应该对自然环境与生态采取正面的态度,视之为具有客观价值的东西,视之为是我们的目的,而不是满足我们其它慾望的工具或手段,也就是说,自然环境与生态对我们应该具有目的价值,而不是工具价值,它值得我们将之视为目的而非手段。
价值是事物或现象对人或团体具有积极的意义,为人所重视,或能使人感到满足,成为人们尊重或有兴趣追求的对象,即视为具有价值。价值一词西方最早用于经济理论中,指物质的使用与交换所具有的价值。德国的罗兹(R.H. Lotze, 1817~1881)开始在哲学中使用价值一词,从此价值问题成为哲学思考的主要问题之一。但西方哲学家在讨论「善」(Good)时,以及中国哲学家在讨论人生理想与评价行为时,已经是在讨论价值问题了。现在价值概念已普遍应用于经济学、伦理学、美学、认识论及其他人文与社会科学,在这些不同的知识领域中,具有不尽相同的涵义。
中国古代哲学中,没有明确的价值概念,也没有系统的价值理论,思想家在探讨人生理想与人的行为标准时,对义与利、理与欲、志与功的关系所做的讨论,均透露出他们的价值观;而他们观念中的价值,乃是永久性的标准。大致来说,儒家所重视的是精神方面的价值,主张以伦理道德为基本内涵和「道」齐一,是永久而普遍的价值。
欧美的价值哲学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形成;法国的拉皮耶(Paul Lapie, 1869~1927)在一九零二年〔意志的逻辑〕(La logique de la volonté)一书中明确使用了价值哲学一词,德国的尼采(F.W. Nietzsche, 1844~1900)、哈特曼(E.von Hartmann, 1842~1906)、文德尔班(W. Windelband, 1848~1915)、以及美国的杜威(J. Dewey, 1859~1952)、培里(R.B. Perry, 1876~1957)等均曾致力于价值哲学的探讨。基本上是对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研究,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探讨各种物质和精神现象,以及人们的行为对个人与团体所具的意义。
有关价值的性质,历来有三种看法:(1)主观主义:认为价值完全依赖人类的经验或仅与人类经验有关,享乐主义者、工具主义者、实证主义者均持此观点;
(2)逻辑客观主义:认为价值不依赖于认识的逻辑的存在或本质,但实际上价值也没有实体存在的状态和作用;
(3)形上学客观主义:认为价值具有完全的、客观的、积极的形上学实在的本质,有神论者、绝对论者和某些自然主义者均持此观点。总括而论,各派对价值的理解不同,价值论也各异,有客观价值论、主观价值论、绝对价值论、相对价值论、内在价值论、外在价值论(或工具价值论)等。在价值的层次上也有不同的主张,一般轻视物质或经济的价值,重视文化,特别是伦理、美学和宗教的价值。在教育领域中,理性主义教育重视客观的、绝对的和内在的价值;实用主义教育则强调主观的、相对的以及工具的价值。
--作者:张芬芬
来源:辞书
相关词语
剩余价值
使用价值
价目单
价本儿
价目
价直
价沽
价估
价重连城
价重
价昂
价值相
热门词语
骨力是什么意思
来咨的意思是什么
雎鸠怎么读
鸥字可以怎么组词
多音字拔怎么组词
硬骨头反义词
公文近义词
占领造句
紫字怎么写
词海
回页面顶部
下载
成语
典故
诗歌
词组
故事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