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修订版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简编版
解释如下:↓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
除了地震以外,因为海底火山的喷发、海岸附近的砂土崩落流入海中、海底山崩以及核爆等所引起的海水面较大的波动,有时也列入海啸。但是这些因素的影响范围较小,并且能量无法传太远。不像地震所造成的海啸,往往会造成与震央相距很远的沿海地区也会受到波及。至于因为台风等气象因素所引起的暴潮,仅海平面受到较大的影响,与海啸是从海底整层海水的移动不同。
海啸的大小多以规模表示。最常用的方法是今村所创,而饭田增设(-1)之海啸规模分级表。
今村与饭田海啸规模之分级表:
规模 | 说明 |
---|---|
4 | 波高超过30公尺,被害区域达到沿岸500公里以上者。 |
3 | 波高超过10~20公尺,被害区域达到沿岸400公里以上者。 |
2 | 波高4~6公尺程度,可使部分房屋流失、人畜溺死者。 |
1 | 波高2公尺左右,损坏海滨的房屋、带走船舶的程度。 |
0 | 波高1公尺左右,可能造成小灾害者。 |
-1 | 波高50公分以下,通常无灾害者。 |
海潮暴涨有可能是海啸所引起,也可能是台风所引起。近地海啸所引起的海潮暴涨通常伴随着地震,远洋地震所引起的海啸则不会感受到地震动。而台风所引起的海啸则伴随强风。史籍上若提到地大震,之后海潮暴涨,则海啸的可能性极大。然而多数记载只提到海潮暴涨,并无其他说明,是否是地震海啸就有待进一步探讨。因此将史籍上所述之海啸或疑海啸,以海啸信度表示其发生之可能性。
世界上有记载的由大地震引起的海啸﹐80%以上发生在太平洋地区。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西北太平洋海域﹐更是发生地震海啸的集中区域。海啸主要分布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南部和西南部﹐夏威夷群岛﹐中南美和北美。受海啸灾害最重的是日本﹑智利﹑秘鲁﹑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沿岸。中国是一个多地震国﹐但海啸却不多见。在公元前47~公元1918年这近两千年的时间里﹐中国沿海有确切记录的地震海啸为数很少。1969~1976年﹐中国海区先后发生过数次大地震﹐但均未造成地震海啸。
来源:教育Wiki
解释如下:↓
来源: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