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来源:成语词典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修订版
解释如下:↓
目录 |
米如珍珠,柴如桂木。比喻物价昂贵。语本《战国策.楚策三》。
战国策.楚策三》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
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
桂木,是一种专门用来观赏的珍贵植物。「米珠薪桂」则是形容米像珍珠,柴火像桂木一样的昂贵,此语出于苏秦对楚王说的一段话。
苏秦是战国时代闻名的说客,据《战国策.楚策三》载,有一次他到楚国去,等了三天才见到楚王。在与楚王谈话结束后,苏秦便要辞行,
楚王说:「我对您仰慕已久,您今天既然愿意不远千里而来见我,为什么不肯留下来呢?」
苏秦回答:「你们楚国的食物比玉石还贵,柴火比桂木还值钱,您的传令者像鬼那么难见到,大王您更有如天帝一般,一面难求。
您今天要我留下,难道要我吃玉石,烧桂木,并且靠着那些鬼以见您一面吗?」苏秦此话是指责楚王对他不够尊重,
并以「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说楚国的物价过于昂贵,根本不是一般人所能负担。后来「食」多作「米」,「玉」多作「珠」,
「米珠薪桂」这句成语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物价昂贵。
出现「米珠薪桂」的书证如明.钱子正〈有弟久不见〉诗:「有弟久不见,米珠薪桂秋。」
又如清代蒲松龄的小说《醒世姻缘传.第五四回》:「及至到了京师,这米珠薪桂之地,数米秤柴,还怕支持不起。」
句中便是以「米珠薪桂」比喻京师的物价极高。
为了节省开支,他们决定搬离这米珠薪桂的城市。
来源:成语典
来源:教育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