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喻】的解释、拼音
字典
组词
造句
近义词
反义词
笔顺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譬喻
拼音
pì yù
怎么读
近义词
比方、比如、譬如、例如
【譬喻】 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利用二件事物的相似点,用彼方来说明此方,通常是以易知说明难知,以具体说明抽象。可分为明喻、隐喻、略喻、借喻、假喻五种。
来源:辞典修订版
【譬喻】 的意思是什么
解释如下:↓
一种借彼喻此的修辞法。凡二件或二件以上的事物中有类似之点,说话作文时运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方说明这件事物的方法。可以利用旧经验引起对新事物的认识。如宋.周敦颐〈爱莲说〉中「菊,花之隐逸者也。」一句,用「隐逸者」来譬喻「菊」。
来源:辞典简编版
【譬喻】 Wiki解释
解释如下:↓
譬喻,又叫比喻、取喻。在古今诗文中,运用最广,如<礼记·学记>所言:「不学博依,不能安诗。」譬喻能帮助作者解说、美化和暗示。(注一)
目录
1
结构
2
种类
2.1
明喻
2.2
隐喻
2.3
略喻
2.4
借喻
3
参考资料
4
关键字
结构
论及譬喻,其构成成分有三种:喻体、喻词和喻依。(注二)
1.喻体:属于被说明比拟的主体。
2.喻词:动词,包括「如、似、像、是、成、为」等,用以衔接。
3.喻依:用来说明比拟主体的事物。
以下以喻体为A,喻依为B来进行举例分析:
1.罗青<七夜树·奇怪的水龙头>:「记忆(A)是一个奇怪的水龙头(B)。」
2.伽利略:「生命(A)有如铁砧(B),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生命的火花。」
种类
明喻
明喻是喻体、喻词和喻依三者兼备的譬喻,喻词以「像、如」来表现,运用十分广泛。如:
1.《论语·子罕》:「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陈之藩<失根的兰花>:「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
隐喻
隐喻又称暗喻,喻体、喻词和喻依三者兼备,但喻词以「是」来代替明喻的「像」,文言文也会在句末加「也」字。如:
1.张晓风<晓风小说集·诉>:「爱是一种绳索。」
2.托尔斯泰<艺术论>:「艺术是生活的镜子。」
略喻
略喻是保留喻体和喻依,但省略喻词的譬喻技巧。如:
1.「人山人海」,原意为「人多如山,人多如海。」
2.《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道。」是喻体,「玉不琢,不成器」是喻依。
借喻
借喻是省略了「喻体」和「喻词」,只剩下「喻依」。如:
1.杨焕<夏夜>:「撒了满天的珍珠和一枚又大又亮的银币。」
→用「珍珠」比喻星星,「银币」比喻月亮。
2.顾炎武<廉耻>:「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
→用此两句比喻「君子处在乱世,不改变节操。」
参考资料
(注一)蔡宗阳着:《应用修辞学》,万卷楼图书,2001年5月初版。页22-44。
(注二)张春荣着:《修辞行旅》,1996年1月初版。页51-128。
关键字
中文关键字:譬喻、比喻
英文关键字:metaphor
来源:教育Wiki
相关词语
傍喻
依他十喻
比喻
告喻
不可言喻
明喻
呕喻
譬似闲
譬诸
譬如
呴喻
自喻
热门词语
监督岗怎么读
往来是什么意思
砭怎么读
懰组词
笺的多音字组词
皈依反义词是什么
升迁近义词是什么
兔子不吃窝边草如何造句
偰的笔顺
词海
回页面顶部
下载
成语
典故
诗歌
词组
故事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