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名。三幕舞剧。菲利浦.塔伊欧尼(Filippo Taglioni, 1777-1871)编舞,摩烈(Maurer)作曲,菲得洛夫(Fedorov)、歇尔可夫(Serkov)、歇尼安(Shenian)与罗勒(Roller)舞台布置,Mathieu服装设计。1839年11月22日首演于圣彼得堡的波修瓦剧院(Bolshoi)。舞剧中的幻影是位吸入有毒花朵遭谋害女子的幽魂,在爱人的朝思暮想下,回返人间与他跳舞;舞台上的她几乎双足不着地,好似悬浮在半空中跳舞。这是一出激发奇想的典型「白色芭蕾」(Ballet Blanc),是玛丽.塔伊欧尼(Maria Taglioni, 1804-1884)令人惊叹的杰作之一,1839年结束圣彼得堡巡演的纪念之作。依惯例,巡演季的最后一个星期,每天都更换轮演她不同的成名之作。《幽灵》的演出,让观众疯狂,舞者谢幕了三十次,玛丽.塔伊欧尼用了七种语言,流泪激动的向观众道别;团员带着花,聚集在她的化妆间,场面感人。勒文生(Levinson)说:「三年后的一场拍卖会,又让群众情绪沸腾。能够买到她用过的家俱的人,就好像就能跟她共享舞蹈的荣耀一般。竞标者不放过舞剧《仙女》(La Sylphide, 1832)的任何纪念物,尤其是一双她穿过的舞鞋,舞迷视之如天使羽翼,得标价高得惊人!」浪漫文学先驱雨果(Victor Marie Hugo, 1802-1885)在一本向塔伊欧尼致敬的书中:「献给你的双足,你的翅膀!」的譬喻成了至理名言。《幽灵》最特别的地方是飘浮的幻影、变形、迷雾与瀑布的效果;第一幕中有一系列的石印画片描绘出九种景致,此外用了多面镜子将饰演幽灵的舞者的动作反照出来;最高潮是「幽灵之舞」(Pas de L'ombre),多次被此后其他舞剧剽窃使用,如凡妮.塞莉特(Fanny Cerrito, 1817-1909)的名舞剧之一《爱婷》(Ondine, 1843)。1844年巴黎的首演,女主角仍是玛丽.塔伊欧尼,也是她告别歌剧院的最后舞作(早在1843年3月29日演出时,她即宣布要结束统领舞蹈界21年的舞蹈生涯),诗人缪赛(Alfred de Musset, 1810-1857)写了一篇伤感的诗文追念她:「假如你不再跳舞,请你只是走离阴暗的舞台,不要连你所创造的幻影都一起带走,留给我们吧!」不过La presse的舞评中,诗人高替耶(Thèophile Gautier, 1811-1872)却首次发表相反的论调(塔伊欧尼一度曾是他的偶像),认为她是只浸湿了翅膀的优雅鸟儿。1846年《幽灵》在意大利米兰的斯卡拉剧院(La Scala Teatro)演出时,变成两幕四景,仍由菲利浦.塔伊欧尼编舞,作曲者换成维维亚妮(Viviani),首席舞者有玛丽.塔伊欧尼与卡特(Effisio Catte)。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Riccardo Mezzanotte Ed.《The Simon and Schuster Book of the Ballet》1979、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Lincoln Kirstein《Four Centuries of Ballet》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