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修订版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简编版
解释如下:↓
智力测验是用来衡监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化测量工具,也是最早发展的心理测验。在学校教育中,智力测验是用来测量学生潜在能力的一项测验,目的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预备度、诊断学习困难,以及协助选择升学与就业的方向,因此,智力测验在学校教育中担任很重要的角色。
历年来,学者对于「智力」的定义说法不一,但大都不出概念性定义及操作性定义两个取向:概念性定义是只对智力一词作抽象式的或概括性的描述。例如智力是抽象式思考的能力;智力是学习的能力;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等。而操作性定义,则是采用具体性或操作性方法来界定智力。例如智力是根据智力测验所测定的能力。
智力测验旨在衡量人们的抽象能力、学习能力和对新情况的适应能力的一套测验。用智力商数(IQ)表示智力水平的数值。智商等于智力年龄除以实足年龄,再乘以100。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恩(William Stern)首先提出此概念。后为美国心理学家特曼(Lewis Terman)于比奈-西蒙(Binet-Simon)智力测验的史丹福修 正方案(1916)中予以采用。智商100被视为一般水平,130左右或130以上为天才,70以下为智能低下或迟钝者。智商上升至实际年龄达到25或接 近30时,才逐渐下降。在预测学校成绩方面,智商值证明有效。1937、1960、1972年人们曾先后3次修订史丹福-比奈智力测验(1916年以前称为比奈-西 蒙智力测验)。1960年以来,人们先在标准化的年龄分组中进行测验,并把这一年龄组的平均成绩定为100;然后再把每个人的测试结果同平均成绩相比较, 这便是个人的智商值。全部智商分数呈正态曲线分布,100分上、下的人数大致相等。人们还可能计算出某一智商分数水平以上(或以下)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数。
在学校情境中,团体智力测验的使用会比个别智力测验更为普遍,主要的原因为实施方便和合乎经济原则。且团体智力测验顾名思义就是以团体(多数人)为对象同时实施的智力测验,优点是可以节省时间。而国内使用较为普遍的团体智力测验有加州心理成熟测验、罗桑二氏语文智力测验、罗桑二氏非语文智力测验、瑞文氏图形推理测验等。
吴武典(1990)。辅导原理。
张春兴(1989)。张氏心理学辞典。
张春兴(1991)。现代心理学。
郭生玉(2004)。教育测验与评量
来源:教育Wiki
解释如下:↓
来源: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