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悦诚服】的解释、拼音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心悦诚服

拼音

xīn yuè chéng fú

怎么读

近义词

五体投地

【心悦诚服】 成语典故解释

解释如下:↓


释义
诚心诚意地归服。语本《孟子.公孙丑上》。△「心服口服」
典源
《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1>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2>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1) 以德服人:用美德使人归服。
(2) 七十子:孔子弟子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举成数来说,称为「七十子」。
典故说明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创「性善」之说,后世尊称为「亚圣」。在政治方面,他提倡王道,重仁义,轻功利。在《孟子.公孙丑上》载有:孟子认为,假借仁的名义而用武,这叫做「霸」;要完成霸业,必须有大国作基础。用美德来推行仁政,这叫做「王」;要完成王业,不必等到国家强大。因为施行王道,以德服人,所以商汤只有七十方的土地,文王只有一百方里的地,就成功了。用武力来征服人,被征服的人不是从心里服从,只是因为力量不足;用道德仁义使人服从,那些归顺的人是内心里感到喜悦而且诚意归服,就像孔子的众多学生信服孔子那样。后来「心悦诚服」这句成语,就孟子话中「中心悦而诚服也」演变而出,用来指诚心诚意地归服。
书证
  • 01.《续传灯录.卷三五.育王光禅师法嗣》:「生平善诱其徒,未尝厉声色。然一经指授,辄神融意悟、心悦诚服,皆充然有得。」
  • 02.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四出》:「老师相是不喜奉承的,晚生惟有心悦诚服而已。」
  • 03.《镜花缘.第二三回》:「小弟若在两位才女跟前称了晚生,不但毫不委屈,并且心悦诚服。」
  • 04.《三侠五义.第一二零回》:「他既说出洗心改悔,便是心悦诚服;决不是那等反覆小人,今日说了,明日不算。」
  • 05.《文明小史.第二三回》:「学生是仰慕大帅的贤声,如同泰斗,出于心悦诚服的,不同世俗一般。」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语本孟子˙公孙丑上: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指诚心诚意的服从。元˙刘时中˙端正好˙众生灵套˙滚绣球曲:那问他料不齐,数不足,连柜子一时扛去,怎教人心悦诚服。醒世姻缘传˙第六十一回:百姓不怕官府的时候,亏你心悦诚服的坐在监里,狱也不反一反!

来源:成语词典

【心悦诚服】 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修订版

【心悦诚服】 的意思是什么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简编版

【心悦诚服】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作者:陈雪丽

来源:辞书

相关词语

白龙鱼服 侯服 便服 伟服 克服 侈服 佩服 侍服 具服 出世服 副服 上下有服

热门词语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