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野兽派(Fauvisme),为承续印象派的艺术风格,以大胆的色调着称。雷马利(Jean Leymarie)曾为野兽派下了定义:「服膺综合主义,并遵从基本的绘画简约原则之感官主义。」[注一]
发展简史
- 成长在转瞬即变的二十世纪的艺术家们扬弃绘画的传统,试图以色彩、形状创造不同于以往的艺术展现方式,追寻艺术的真谛。高更在南太平洋土着生活绘画中,展现原始部落用于祭典、器物上的鲜艳颜色,以及梵谷大胆的用色皆启发了野兽派对于色彩的运用。
- 公元1906年,在秋季沙龙展中,马谛斯和德安等人的作品引发不少批评,认为此种绘画犹如「被野兽包围」,「野兽派」就这样诞生了。
特色
- 「野兽派」仅是一群画家间的临时聚会,被冠以的名称,此派别并没有发展出严谨的理论以及相关组织活动,不出几年的时间,「野兽派」画家们亦发展出独具魅力的个人特色,除马谛斯贯彻始终野兽派的风格外,其余画家慢慢远离野兽派的核心,因此严格说来,难以确切界定野兽派画家们「从一而终」的特色,仅能试着从色彩和构图两方面找出画家们作画的大致规准与风格。
- 在使用色彩方面,野兽派采取较放任的手法,常以纯色、单色色块凸显色彩本身[注一],因此整体画面富有「强烈的色调」的特色,然而也有画家不锺情于「强烈纯色」,而改用灰、绿作画;在构图方面,则采用简化法,将描绘实体扁平化。
代表画家
布拉克(Braque)、卡莫茵(Camoin)、德安(Dearin)、杜菲(Dufy)、佛雷斯(Friesz)、康丁斯基(Kandinsky)、克尔赫那(Kirchner)、蔓金(Manguin)、乌拉曼克(Vlaminck)、马谛斯(Matisse)、马克也(Marquet)等。
关键字
- 中文关键字:野兽派
- 英文关键字:Fauvisme
参考资料
- [注一]许丽雯/编 (1997)。野兽派。新北:纵横文化。页5-9。
- 张心龙(1999)。印象派之旅。
- 【教育Wiki】
来源:教育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