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手可热】的解释、拼音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炙手可热

拼音

zhì shǒu kě rè

怎么读

炙手可热

【炙手可热】 成语典故解释

解释如下:↓


释义
手一靠近就觉得很热。比喻地位尊贵,势焰炽盛。#语出唐.裴庭裕《东观奏记.卷中》。后亦用「炙手可热」比喻广受欢迎,名声极盛。
典源
#唐.裴庭裕《东观奏记.卷中》魏国公崔铉1>秉政2>,郑鲁3>、杨绍复4>、段瓌5>、薛蒙6>一时俊造7>,铉所取信。凡有补吏议事,或与之参酌。时人语曰:「炙手可热,杨、郑、段、薛;欲得命通,鲁、绍、瓌、蒙。」时鲁为刑部侍郎,铉欲引以为相,圣旨授河南尹,不测其事。赴后,上问曰:「郑鲁发后除改,卿还自由否?」铉惊恐,密以此事访于左右,云:「御扆上题此四句。」铉益畏。

(1) 魏国公崔铉:字台硕,唐博州人,生卒年不详。宣宗初,出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后封魏国公。铉,音ㄒㄩㄢˋ。
(2) 秉政:掌握政权。
(3) 郑鲁:唐朝时人,生卒年不详。与崔铉同时,为崔所重用与亲信。
(4) 杨绍复:唐朝时人,生卒年不详。擢进士第,登宏词科,卒于中书舍人。与崔铉同时,为崔所重用与亲信。
(5) 段瓌:唐朝时人,生卒年不详,曾任判官职。与崔铉同时,为崔所重用与亲信。瓌,音ㄍㄨㄟ。
(6) 薛蒙:唐朝时人,生卒年不详。与崔铉同时,为崔所重用与亲信。
(7) 俊造:有杰出成就者。〔参考资料〕另可参考:《新唐书.卷一六零.崔元略列传》
典故说明
唐代宣宗时,崔铉在朝中担任要职,权势极大。每次当他要做重要决策时,都会找郑鲁、杨绍复、段瓌、薛蒙一同商讨,所以此四人在当时同样也是声名显赫,握有权柄。于是有这样的一段话流传着:「炙手可热,杨、郑、段、薛;欲得命通,鲁、绍、瓌、蒙。」这段话便是形容郑鲁等人的权势如日中天,赤焰让人觉得好像会烫手一样,若是想顺利推进政令,一定得先有他们的支持。「炙手可热」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句成语,用来比喻地位尊贵,势焰炽盛;亦用来比喻广受欢迎,名声极盛。
书证
  • 01.唐.裴庭裕《东观奏记.卷中》:「时人语曰:『炙手可热,杨、郑、段、薛;欲得命通,鲁、绍、瓌、蒙。』」(源)
  • 02.唐.崔颢〈霍将军〉诗:「莫言炙手手可热,须臾火尽灰亦灭。莫言贫贱即可欺,人生富贵自有时。」
  • 03.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 04.明.高明《琵琶记.伯喈思家》:「我夫人虽则贤慧,争奈老相公之势,炙手可热。」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手一靠近就觉得很热。比喻地位尊贵,势焰炽盛。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明˙高明˙琵琶记˙伯喈思家:我夫人虽则贤慧,争奈老相公之势,炙手可热。

来源:成语词典

【炙手可热】 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修订版

【炙手可热】 的意思是什么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简编版

相关词语

剂热 其就义若渴者其去义若热 剩热 出热 上焦热 企业热 伏热 传热 分解热 不因人热 水深火热 风湿热

热门词语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