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的解释、拼音
字典
组词
造句
近义词
反义词
笔顺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对话
拼音
duì huà
怎么读
反义词
1.独白
英语
Dialog, Dialogue
【对话】 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当面对证所说的话。《金瓶梅.第五一回》:「他在后边对着俺娘如此这般说了你一篇是非,如今俺娘要和你对话哩!」答话。《西游记.第五三回》:「只见那道人在井边攩住道:『你是甚人,敢来取水!』沙僧放下吊桶,取出降妖宝杖,不对话,着头便打。」相互间的交谈。如:「这部作品,人物之间的对话,非常生动。」一向没有联系的国家、政府之间的接触、谈判。如:「以阿之间的对话,往往具有冲突性。」
来源:辞典修订版
【对话】 的意思是什么
解释如下:↓
相互间的交谈语句。
【造句】这部小说中人物的对话非常生动。
一向没有联系的国家、政府之间的接触、谈判。
【造句】以阿之间的对话,往往具有冲突性。
来源:辞典简编版
【对话】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对话」一词通常包括四种意义:(1)指日常生活中在两个人或更多人间所发生的会话(conversation);
(2)在戏剧或小说中,两个人物间的会话;
(3)有时也可指观念、论点的交流(特别在政治议题上),以达成两方的共识;
(4)指一种以会话形式写成的文学或哲学作品,如柏拉图(Plato, 427~347 B.C.)的〔对话录〕(Dialogues)即属此类;我国的〔论语〕也是以对话体方式记载的着作。
英文dialogue来自与dialect(辩证)相同的希腊字根,其意原指discourse(讨论或论辩)。苏格拉底(Socrates, 470~399 B.C.)时代,对话或辩证指透过讨论所作的哲学思考方法。在柏拉图的〔对话录〕中即记载了苏格拉底生前与其弟子、友人间的对话。柏拉图之后,西方有很长的时间均认为,对话或辩证的形式应该是开头时对于某一问题提出许多但稍嫌散漫的答案,经过不断批判修正的论辩过程,强化或厘清了其中某个答案。
当代的神学家与哲学家布柏(M. Buber, 1878~1965)则着眼于人与世界及他人的关系,提出他关于「对话」的看法。布柏认为,对话便是自我(self)透过「我-汝关系」(I-Thou relationship)相互揭露的过程,因此对话实际上便是存有者之间的存有融通。在布柏的观点中,生命就是「遇合」,而个人与他人或艺术、自然间的关系,应该是如同与神之间的「我-汝关系」,亦即是不含有任何标帜或限制的关系。「开放的对话」(open dialogue)并不是「拆穿对方」,而是尊重对方无限的可能性,只有在「我-汝关系」中才能发生,也是人类未来的唯一希望。
诠释学者嘉达美(H.G. Gadamer, 1900~)融合柏拉图〔对话录〕中的精神及其对于「实用智慧」(phronesis)理解,认为「对话」即是一个到达理解(coming to an understanding)的过程,而人则是「对话的存有」(dialogical being)。嘉氏考察了哲学史后,认为前述观念是西方皆学从开始便有的,而且也是当代哲学中所必须从此种哲学传统中学习的课题。嘉氏主张,在真正的对话中,对话的两者应该彼此开放,真诚地接受对方的论点,并将自己置换于他人的位置上,以求个人所理解的并非对方这个特殊的个体,而是对方所说的内容。在对话过程中,个人并不是将对方的意见归于对方身上,而是真正要使对方的意见与自己的意见发生关系。当一个对话者仅将对方视为一个个体来理解时,那只是一种治疗性(the rapeutic)的对话,并不是两个人间企图达到理解的真实情境。引申而言,嘉氏所讲的对话,并不限于人与人间的沟通,而是与「文本的理解」(understanding texts)有关。虽然文本是写好的、固定的,只有透过诠释者的这一方才能表达出来,但人去理解文本其实就像两个人间活生生的沟通一样,文本与诠释者都是整个理解过程中的参与者。
教育学者弗雷勒(P. Freire)受布柏与嘉达美等人对话思想的影响,也主张人是语言的存有,人类正是透过对话来相互显示彼此的存有。弗氏甚至更进一步提出所谓的「对话教育」思想。弗氏认为,教育就是以对话为基础,培养人类具有批判能力,并且不断创造人性化社会的社会实践过程。弗氏的对话思想除了重视彼此存有的相互显示外,更重要的是他将教育中的对话过程视为是个人认知历程与社会间的辩证历程,而此种辩证的历程之主要目的在于引导人类批判并改进社会。因此,弗氏将对话由存有的意义更导向了社会批判的意义。当个人与社会进行对话时,不仅是在了解自我的存在处境,更是一种对于社会的批判与质疑。惟有透过此种不断的批判挑战,人类的存有处境才能不停地迈向人性化境界,社会文化也才能得到辩证发展;由于弗氏的对话教育思想特别强调批判与质疑,因此又称为 「质疑教育」。
总之,对话的意义透过历代学者的论述丰富了许多,原先对话仅指两人间意见的交流,但逐渐又增加了存有论及社会批判的意义。而人类产生对话的范围,也逐渐由人与他人或人与神,扩及到人与自然、人与文本甚至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从「对话」的角度来看,教育就是一个对话的关系,各种教育关系(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习者与学习材料间的关系,或学生与社会的关系等)其实皆是广义的对话关系。因此对于教育人员来说,对话涵义的丰富应该是饶富意义的。
--作者:方永泉
来源:辞书
相关词语
煲电话
俏皮话
俗话
傻话
假话
优古堂诗话
全唐诗话
全闽诗话
些话
下话
五代诗话
分甘余话
热门词语
典守的读音
縮怎么读
懿怎么读
什组词
謐的多音字组词
天晴反义词
慢慢悠悠同义词
烂醉造句大全
曨的笔顺
词海
回页面顶部
下载
成语
典故
诗歌
词组
故事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