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来源:成语词典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修订版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简编版
解释如下:↓
目录 |
晋·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
咄咄,本为惊惧之声,后用来表示气势很盛。咄咄逼人指言语凌厉,盛气凌人的样子。晋·王羲之·杂帖三:十一月四日右将军会稽内史琅琊王羲之敢致书司空高平郗公足下:……献之字子敬,少有清誉,善隶书,咄咄逼人。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次复作危语……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曰:咄咄逼人!
桓玄和殷仲堪正在谈天,有人提议大家和说一件的事。当时顾恺之也在坐,就先说:「一把火把平原烧得精光,而火也熄灭了。」桓玄说:「用白布绑着棺材,举起幡旗。」殷仲堪说:「把鱼放回深水中,鸟让它飞走。」接着又提议说危险的事。桓说:「在矛尖上洗米,剑锋上烧。」殷说:「一百岁的老头子拉着乾枯树枝。」顾说:「井口上的转轮躺着一个婴儿。」殷仲堪有个参军坐在旁边,说:「盲人骑着瞎马,半夜走到深池边上。」殷仲说:「唉!太盛气凌人了吧。」因为他的眼睛正有一只是坏的。
气势汹汹、盛气凌人、逼人太盛
平易近人、屈己从人
你说话总是咄咄逼人,难怪大家不喜欢和你讨论事情。
书中攻击杨朱、墨翟两派,辞锋咄咄逼人。(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第七》)
即使你言之有理,也不要咄咄逼人,让人难堪不已。
来源:教育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