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寡,少。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语出《礼记.学记》。
典源
《礼记.学记》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典故说明
《礼记》为十三经之一,大概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所记。本为许多关于「礼」的单篇文章,西汉戴圣从中选取四十九篇编订成书,世称「小戴礼记」,成为现今通行的版本。其中的〈学记〉篇,论述了学习的方法,以及教学为师的道理,与〈大学〉篇所讲述的内容,可说是互为表里,自古以来甚为学者所推重,直至今日,书中的道理仍然深具价值。这段文字,说明了古代大学中进行教育的正确方法,应该在一切的问题与邪念萌发之前,就用礼节加以禁止约束,这样就叫做预防。而利用学生接受教育的时机,给予教导,就是合于时宜。不超越学生的程度而循序渐进的施行教育,就叫做合乎顺序。让学生互相观察而学习彼此的长处,就是观摩、切磋。这四种方式,就是促使教育兴盛、成功的原因。如果在邪恶的念头和罪过发生后,再加以禁止,这时的教育就发挥不了作用,容易显得格格不入而无法克服问题。过了应该学习的时期才去学习,即使花费相当的努力也难有成就。杂乱的施教而不循序渐进,就会破坏整个知识的系统性而缺乏条理。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切磋、研讨,就会造成学识浅陋而见闻不广。对朋友怠慢就违背了师长的教导;一旦言行偏差,就会荒废了自己的学业。这六项,就是导致教育失败的原因。后来「孤陋寡闻」被用来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书证
- 01.《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源)
- 02.《抱朴子.外篇.自叙》:「年十六,始读《孝经》、《论语》、《诗》、《易》,贫乏无以远寻师友,孤陋寡闻,明浅思短,大义多所不通。」
- 03.《朱子语类.卷一一七.朱子.训门人五》:「淳禀曰:『伏承教诲,深觉大欠下学工夫。恐遐陬僻郡,孤陋寡闻,易致差迷,无从就正。望赐下学说一段,以为朝夕取准。』」
- 04.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若做官后每日价行眠立盹,休休休,枉笑杀凌烟阁上人,有这般疏庸愚钝,孤陋寡闻。」
- 05.《三国演义.第一零回》:「某孤陋寡闻,不足当公之荐。」
- 06.《镜花缘.第一六回》:「不瞒二位大贤说,这叫作『临时抱佛脚』,也是我们读书人通病,何况他们孤陋寡闻的幼女哩。」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学识浅薄,见闻不广泛。抱朴子˙外篇˙自叙:贫乏无以远寻师友,孤陋寡闻,明浅思短,大义多所不通。三国演义˙第十回:某孤陋寡闻,不足当公之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