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衷一是】的解释、拼音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莫衷一是

拼音

mò zhōng yī shì

怎么读

近义词

无所适从

反义词

众口一词、异口同声
莫衷一是

【莫衷一是】 成语典故解释

解释如下:↓


释义
形容众说纷纭,无法得到一致的结论。※语或出清.黄协埙《锄经书舍零墨.卷三.落英》。△「衷诸壹是」
典源
※清.黄协埙《锄经书舍零墨.卷三.落英》〈离骚〉1>:「夕餐秋菊之落英。」注者聚讼2>,莫衷一是。

(1) 〈离骚〉:为《楚辞》的一篇,战国时屈原所作。屈原仕楚怀王,因谗言被流放,忧愁而作〈离骚〉,以表明爱国心志。全文词采雅丽,对后代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2) 聚讼:众人争论。
典故说明
「莫衷一是」就是在许多看法中,无法肯定何者为是。在黄协埙论〈离骚〉中「落英」一词的解释中用了此语。战国时爱语文人屈原有一篇流传甚广的作品〈离骚〉,对后世的影响极深,有许多人研究,并替它作注解。清代人黄协埙在《锄经书舍零墨》一书中,指出〈离骚〉里「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落英」二字,每个人的注解都不同,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看法。他自己因此做了些考证,认为「落英」二字并非是一般人认定的「落叶」,「落」是剥落之意,而「英」则是指花。在广东有人取乾菊花入菜,可以增加菜肴的美味,「夕餐秋菊之落英」一句即是指剥落秋菊的花加入晚餐烹调。黄协埙用「莫衷一是」表述历代各家对「落英」二字注解的歧异,「莫衷一是」一语就是,用来形容众说纷纭,无法得到一致的结论。
书证
  • 01.清.黄协埙《锄经书舍零墨.卷三.落英》:「〈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注者聚讼,莫衷一是。」(源)
  • 02.《痛史.第三回》:「诸将或言固守待援,或言决一死战,或言到临安求救。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 03.《清史稿.卷一零七.选举志二》:「迩者诏书数下,开特科,改武科制度,立大、小学堂。惟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
  • 04.《清史稿.卷一四九.交通志一》:「铁路之议,历有年所,毁誉纷纭,莫衷一是。」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众说纷云,无法得到一致的结论。如: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亦作莫衷壹是。

来源:成语词典

【莫衷一是】 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修订版

【莫衷一是】 的意思是什么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简编版

【莫衷一是】 Wiki解释

解释如下:↓


目录

释义

众说纷纭,不能判断那个说法对。

出处

清。黄协愪 锄经书舍零墨。三。落英:[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说者聚讼,莫衷一是。]

用法

常用于说法、主张;形容议论纷纷,无所适从。

造句

孙中山心理建设第四章:[古籍所载指南车,有谓创于皇帝者,有谓创于周公者,莫衷一是。]

同义

无所适从、众说纷纭

反义词

当机立断

辨析

来源

资料取自于<中学生常用成语典> 宋裕编着


来源:教育Wiki

相关词语

且是 且论三万六千是 便是 则是 以是 今是 乃是 乃若是 莫辨楮叶 莫逆交 莫逆之交 莫逆之友

热门词语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