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薄,迫近之义。「日薄西山」指太阳迫近西边的山,比喻人已近老,生命将尽。语出《汉书.卷八七.扬雄传》。后亦用「日薄西山」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日薄崦嵫」、「奄奄一息」
典源
《汉书.卷八七.扬雄传》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其辞曰:……「精琼靡1>与秋菊兮,将以延夫天年;临汩罗2>而自陨兮,恐日薄于西山。解扶桑3>之总辔4>兮,纵令之遂奔驰,鸾皇5>腾而不属兮,岂独飞廉6>与云师7>!」
(1) 琼靡:玉屑。琼,美玉。靡,碎屑。
(2) 汩罗:汩罗江,为汩水、罗水合注而成。二水在湖南省湘阴县东北会合,乃称汩罗江,西北流入湘水。战国时屈原于此投江而死。汩,音ㄇ|ˋ。
(3) 扶桑:古代相传东海外的神木,是日出的地方。
(4) 总辔:结辔,已打结的缰绳。辔,音ㄆㄟˋ,控制牛马等牲口的缰绳。
(5) 鸾皇:鸾与凰,皆为古代的神鸟。鸾,音ㄌㄨㄢˊ。
(6) 飞廉:神话传说中的风神。
(7) 云师:神话传说中的云神。
典故说明
汉代的辞赋家扬雄博学多闻,喜欢写赋,早年最欣赏司马相如的作品,常常模仿他的风格。后来觉得战国时屈原的文才比司马相如更好,但他怀才不遇,投江自杀。扬雄每次读到他的作品〈离骚〉,都为他对国家的忠心以及被害遭贬的忧伤而感动不已,但他并不赞同屈原自残的行为。扬雄一生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认为受重用与否是命运,自己无法掌握。不得意时就该像龙蛇般沈潜在水中,等待机会的来临。所以他常取用〈离骚〉的词句写文章来论述屈原,其中有两句「临汩罗而自陨兮,恐日薄于西山」,就是他认为屈原自己在〈离骚〉里写到「老冉冉其将至」、「日忽忽其将暮」等,觉得自己来日无多,希望上天能多留点时间,让他有一展抱负的机会,但最后为何又走上绝路呢?扬雄在句子里用太阳西沉来比喻生命即将到尽头,后来「日薄西山」演变为成语,就被用来比喻人已近老,生命将尽;或事物接近衰亡。
书证
- 01.《汉书.卷八七.扬雄传》:「精琼靡与秋菊兮,将以延夫天年;临汩罗而自陨兮,恐日薄于西山。」(源)
- 02.《三国志.卷一一.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管宁》裴松之注引《傅子》:「虽贪清时,释体蝉蜕。内省顽病,日薄西山。」
- 03.《晋书.卷九二.文苑列传.赵至》:「鸡鸣戒旦,则飘尔晨征;日薄西山,则马首靡托。」
- 04.晋.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 05.《宋史.卷二五六.赵普列传》:「盖臣已日薄西山,余光无几,酬恩报国,正在斯时。」
- 06.宋.朱熹〈百丈山记〉:「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太阳已经接近西边的山。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残生将尽。文选˙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宋史˙卷二五六˙赵普传:盖臣已日薄西山,余光无几,酬恩报国,正在斯时。亦作西山日薄、西山日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