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来源:成语词典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修订版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简编版
解释如下:↓
目录 |
「史记」「项羽纪」:「项王兵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了数重,夜间汉军四面皆楚歌,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秦朝末年,群雄纷起逐鹿中原。
当时,历史上有两个最出色的人物—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他们二人,不仅在气势上可以说是旗鼓相等,势均力敌、而各人也确实有他们各人的长处和优点。前者刚直,勇猛善战,力能扛鼎;后者却是个冷静沉着工于计谋的人。
他们二人自从合力将秦消灭,中分天下以后,彼此间仍时有争战,干戈年年—因为他们的慾望,和想做皇帝的野心,并不因为现在有的地位而满足。
这也就是历史上所谓的「楚汉相争」。
可是他们打来打去,进进退退的,战争一直持续了好几年,终于谁也没有把谁消灭掉。直到汉高祖五年的时候,刘邦的势力,一天比一天强大;而项羽的兵力,却日渐疲惫,同时又缺乏粮食。于是项羽乃和刘邦相约,以鸿沟(在今河南荥阳县境贾鲁河)为界,双方订下了互不侵犯的条约。
可是刘邦表面上答应,暗地里觉得这是一个大好的机会,乃立即调兵遣将,汇集大军,一方面又会合了韩信、彭越等人的兵力,共同来围剿正向彭城(今江苏徐州)流窜的项羽;最后把项羽的军队逼进了垓下(今安徽墨璧县东南)。刘邦兵多将广,项羽的实力分散,援兵未集,终于被重重的围住。这时,项羽已战到兵尽粮绝,情势危急万状,但刘邦为戒惧这位力能拔山举鼎,不可一世英雄的声势,仍不敢贸然以武力相加。后来听从了张良的计策,改用了一种别开生面的战术—四面楚歌来制服他。
由是,刘邦乃命令全体士兵,用荆楚(今湖北湖南)的方音反覆在楚军的四周吹唱一支民歌,以表示汉军完全占领了楚的土地。不想这方法果然收到了很大的功效。
一天,项羽夜起巡视,忽闻汉军方面响起了一片歌声。歌作楚音,词调幽怨,一阵唱完,又是一阵。项羽听后,不觉勾起了无限幽思,似是思乡,又似伤别,感慨不已。他心里想:「难道汉军已完全得到楚的地方了?不然,那会有这么多的楚人呐?」 项羽至此,不禁也有几分气馁。他认为汉军既已完全得到天下,可谓大势已去,则纵使一己的挣扎,又有什么用呢?
他这样想着,便急步回到帐中借酒来解愁,他的爱妾—虞姬,也听到了歌声,起来想慰勉他一番。但项羽作战的决心已经动摇,斗志也丧失了,再加上营帐外士兵们的唉声叹息,隐约可闻,更扰乱了他烦杂的心境。终于,他悲愤地仰起了头,紧握着虞姬的手,颤声的说道:「爱卿呵!事到如今,还有什么办法呢?」
虞姬是忠于项羽的。不久,他果然引刀自刎,而项羽亦于是夜带亲卫军八百突围而出,自尽于乌江。
比喻环境险恶,备受困迫。
近义词:八方受敌反义词:歌舞升平
我现在已四面楚歌,还是请你念在旧情伸出援手吧!
来源:教育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