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来源:成语词典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修订版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简编版
解释如下:↓
目录 |
《史记.卷八六.刺客列传.荆轲》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1>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2>饮于燕3>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4>,荆轲和5>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6>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沈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注解〕(1) 荆轲:?~公元前227,战国时卫国人。好读书击剑。燕王喜二十八年,带着夹有匕首的地图和秦将樊于期的首级入秦,欲刺秦王,结果事败被杀。(2) 高渐离:战国时燕国人,生卒年不详。善击筑。助荆轲刺秦王,事败,隐姓埋名。后被发觉,秦王唯瞎其目。后为秦王击筑,趁机置铅块于筑中,扑击秦王,不中,被杀。(3) 燕: 周代姬姓诸侯国,故址在今河北、辽宁及韩国北部。为战国七雄之一,后为秦所灭。(4) 筑:古代弦乐器,形状似琴,有五弦、十三弦、二十一弦的不同,今已失传。(5) 和:音ㄏㄜˋ,应和。(6) 已而:过了不久。
荆轲,战国卫国人,好读书击剑。他在卫国不被重用,于是到处游历。荆轲到了燕国后,跟燕国一个杀狗的,以及善于击筑的高渐离交好。荆轲好喝酒,天天和杀狗的屠夫及高渐离一起在燕国的街市上喝酒。喝到有点醉意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歌,彼此非常快乐,但是一会儿又相对着哭起来,两个人又唱又哭,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荆轲虽爱喝酒,但他的为人,却是沉着深密,喜欢读书,他在各国游历,都和贤豪长者们结交。他到了燕国,燕国的处士田光先生,也很客气地接待他,知道他并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后来在燕王喜二十八年,荆轲带着夹有匕首的地图和秦将樊于期的首级入秦,行刺秦王,结果事败被杀。后来《史记.刺客列传》原文的「旁若无人」演变成一句成语,用来形容说话举动毫无顾忌,也可形容态度高傲。
?
把身旁的人视若无睹,形容说话举动毫无顾忌。语出《史记.卷八六.刺客列传.荆轲》。后亦用「旁若无人」形容态度高傲。
不可一世、目中无人、目空一切、目无余子、自高自大
虚己受人、虚怀若谷
纵然取笑声不断,她仍然挺着腰杆往前走,旁若无人。
来源:教育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