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没有目标而胡乱放箭,比喻言语或行动没有目的。语本唐.刘禹锡〈答容州窦中丞书〉。后亦用「无地放矢」比喻毫无事实根据而胡乱地指责、攻击别人。△「有的放矢」
典源
唐.刘禹锡〈答容州窦中丞书〉(据《刘禹锡集.卷一零》引)世之服儒衣冠、道古语、居学官者,为不鲜矣。求其知所以然者几何人?借曰有之,未必不诟病耳。今夫挟弓注矢,溯空而发者,人自以为皆羿可矣。移之于泽宫,则噤而不敢言。何哉?有的不可欺故也。今夫儒者函矢相攻1>,蜩螗相喧2>,不啻3>于彀弓4>射空矢者,孰为其的5>哉?
(1) 函矢相攻:以书信作箭,互相攻击。
(2) 蜩螗相喧:指议论喧腾之声如蝉鸣鼎沸。蜩螗,音ㄊ|ㄠˊ ㄊㄤˊ,夏蝉。
(3) 不啻:如同。啻,音ㄔˋ。
(4) 彀弓:拉满弓弦。彀,音ㄍㄡˋ。
(5) 的:音ㄉ|ˋ,箭靶的中心,指目标物。
典故说明
这篇〈答容州窦中丞书〉,是唐代大诗人和文学家的刘禹锡,写给容州窦中丞的回信。信中有一段内容写到:今日的读书人盲目地、矛盾地相互攻击对方,议论嘈杂之声如蝉鸣鼎沸,这就好像拉满弓弦胡乱放箭,却不知他们的目标物在哪?后来「无地放矢」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言语或行动没有目的。亦用来比喻毫无事实根据而胡乱的指责、攻击别人。
书证
- 01.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三二.中日交涉汇评.交涉乎命令乎》:「若纯属虚构,吾深望两国当局者,声明一言以解众惑,如是,则吾本篇所论纯为无的放矢,直拉杂摧烧之可耳!」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没有箭靶而胡乱放箭。比喻言语或行动没有目的。如:这次会议须就问题核心讨论 ,不可无的放矢。比喻毫无事实根据而胡乱的指责、攻击别人。如:你对我的指控简直是无的放矢, 含血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