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来源:成语词典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修订版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简编版
解释如下:↓
目录 |
比喻做事之前,心中早已有定见。
宋.苏轼文与可画篔簹谷偃竹记
竹子一开始生长,萌芽不过是一寸高,可是节、叶全具备了。从蝉破壳而出、蛇腹下长出横鳞,一直到像剑拔出鞘一样长到八丈高,都是只要生长就会有。现今画竹的人都是先把竹节一节节画好,再一叶叶的把竹叶添加上去,这样怎么会有完整、生动的竹子呢?所以画竹必定要心中先有一个完整的竹子形象,拿起笔来凝神细看,当他看到所想要画的竹子呈现眼前时,就要急速紧跟着它,挥笔作画,连成一气,才能追上他所见到的,就像刚出洞的兔子,鹘鸟一看到就立即猛冲下来捕捉,稍微放松就会消失无踪。《文与可画篔簹谷偃竹记》是宋朝苏轼所作。苏轼在曝晒书画时,无意中看到文与可赠送给他的《篔簹谷偃竹图》,因当时文同已过世,苏轼睹物思人,便以此画为篇名,写下对文同的追思与怀念,文中还描述了文同对竹子的观察及他画竹的理论。文同和苏轼两人感情很好,他们是表兄弟,文同非常喜欢竹子,所以他在屋子前后种了各式各样的竹子,无论晴雨,他都长时间的仔细观察竹子的生长、神态。他认为画竹之前,胸中就必须先构思好竹子的完整形象,下笔时心手相应,这样才能把竹子的姿态、气韵生动而传神的表现出来。
近义词:心中有数;胸有定见
警察对于这件抢案,似乎早已胸有成竹,所以一定会破案。
文化课教材(高级):胸有成竹(成语故事)
来源:教育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