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的解释、拼音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一意孤行

拼音

yī yì gū xíng

怎么读

反义词

回心转意、从善如流、言听计从
一意孤行

【一意孤行】 成语典故解释

解释如下:↓


释义
谢绝一切请托,按照己意独立处理公事。语本《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张汤》。后用「一意孤行」形容人固执己见,独断独行。△「我行我素」
典源
《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张汤》武安侯为丞相,徵汤为史,时荐言之天子,补御史,使案事。……与赵禹共定诸律令,务在深文,拘守职之吏。已而赵禹迁为中尉,徙为少府,而张汤为廷尉,两人交驩,而兄事禹。禹1>为人廉倨2>。为吏以来,舍毋3>食客4>。公卿相造请5>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6>,孤立行一意7>而已。

(1) 禹:赵禹,生卒年不详,汉扶风斄人。为人廉倨,绝知友宾客之请。历任御史、廷尉,与张汤共定诸律令。
(2) 廉倨:廉洁孤傲。
(3) 毋:音ㄨˊ,通「无」,没有。
(4) 食客:古代寄食于官宦显贵家中,为主人策划计谋、奔走效力的人。
(5) 造请:登门拜访。
(6) 请:请托。
(7) 一意:一己之见。
典故说明
「一意孤行」原作「孤行一意」。根据《史记》的记载,赵禹为人廉洁孤傲,执法严苛。从他做官以来,家中没有食客。公卿登门拜访,他也始终没有回拜答谢,意在杜绝朋友宾客的请托,按照自己的意见独立处理公事。后来「一意孤行」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本含有褒义,后转用来形容人固执己见,独断独行。
书证
  • 01.宋.吴泳〈祭陈司业文〉:「亶一意以孤行,羌众兆之所弃。」
  • 02.清.赵翼《廿二史劄记.卷五.后汉书.东汉尚名节》:「自战国豫让、聂政、荆轲、侯嬴之徒,以意气相尚,一意孤行,能为人所不敢为,世竞慕之。」
  • 03.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盖一意孤行之士,细行不矜,孔子所谓『观过知仁』,正此类也。」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谢绝一切请托,按照己意独立处理公事。语本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赵禹传: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毋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有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后多用作贬义词,指某人不接受劝告,固执己见,独断独行。清˙袁枚˙隋园诗话˙卷三:盖一意孤行之士,细行不矜,孔子所谓观过知仁,正此类也。

来源:成语词典

【一意孤行】 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修订版

【一意孤行】 的意思是什么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简编版

【一意孤行】 Wiki解释

解释如下:↓


目录

出处

《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张汤》武安侯为丞相,徵汤为史,时荐言之天子,补御史,使案事。……与赵禹共定诸律令,务在深文,拘守职之吏。已而赵禹迁为中尉,徙为少府,而张汤为廷尉,两人交驩,而兄事禹。禹1>为人廉倨2>。为吏以来,舍毋3>食客4>。公卿相造请5>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6>,孤立行一意7>而已。

〔注解〕(1) 禹:赵禹,生卒年不详,汉扶风斄人。为人廉倨,绝知友宾客之请。历任御史、廷尉,与张汤共定诸律令。(2) 廉倨:廉洁孤傲。(3) 毋:音ㄨˊ,通「无」,没有。(4) 食客:古代寄食于官宦显贵家中,为主人策划计谋、奔走效力的人。(5) 造请:登门拜访。(6) 请:请托。(7) 一意:一己之见。

形容人固执己见,独断独行。

故事

根据《史记》的记载,赵禹为人廉洁孤傲,执法严苛。从他做官以来,家中没有食客。公卿登门拜访,他也始终没有回拜答谢,意在杜绝朋友宾客的请托,按照自己的意见独立处理公事。后来「一意孤行」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本含有褒义,后转用来形容人固执己见,独断独行。


相关词

近义词

独断专行、孤行己见

反义词

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造句

大家都极力劝阻他不要跳槽到别的公司,但是他仍然一意孤行,最后落得失业的下场。


来源:教育Wiki

相关词语

丈人行 亟行 侣行 倍日并行 倚瑟行 偕行 侠行 便宜施行 健行 偏行 俎行 侨装撰行

热门词语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