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名。两幕奇想舞剧。尚.柯拉里(Jean Coralli, 1779-1854)编舞,高替耶(Thèophile Gautier, 1811-1872)与柯拉里共同编剧,布尔格穆勒(Friedrich Burgmüller, 1804-1874)作曲。舞台设计第一幕由歇尚(Sechan)、迪耶特尔(Diéterle)及岱普烈辛(Depléchin)共同负责,第二幕由菲拉斯特尔(Philastre)及康邦(Cambon)负责。米里拉(Mirilhat)与罗米耶(Lormier)服装设计,1843年7月17日首演于巴黎歌剧院(L′opéra de Paris)。故事内容:艾克梅(Achmet)王子厌倦了后宫的享乐,抽起鸦片,神志逐渐恍惚的脱离现实。梦中来到波斯神话中的精灵花园,精灵女王送给他一件宝物,只要吻它,女王就会现身跟前,王子此时也从梦中醒来。精灵女王因为无法理解人类的七情六慾,于是将自己附身在逃进皇宫却不幸被杀死的女奴蕾拉(Leila)身上;王子感应蕾拉可能就是精灵女王,竟然爱上了她,但也引起准皇妃奴玛(Nourmahal)的极度嫉妒。蕾拉原先的主人是当地的总督,认定她还活着,要求归还,王子拒绝,愤怒的总督于是派兵将王子逮捕入狱。牢中,精灵女王现出原形说服王子放弃蕾拉,王子不肯,女王终于了解王子的真情。在总督命令将王子抛下高塔处死之际,监狱墙壁突然崩塌,王子与蕾拉携手飞昇上天堂。1842年巴黎歌剧院来了新总管皮列(Pillet),非常迷恋歌手罗西娜.史多滋(Rosina Stolz),对舞剧并不热衷,认为推出成功的歌剧是首要任务。由于女舞星葛丽丝(Carlotta Grisi, 1819-1899)的响亮名声,迫使他必需将舞剧纳入节目里。虽然不像《吉赛儿》(Giselle,1841)那么疯狂,但是《精灵》仍旧大受欢迎,它将属于东方仙境浪漫的新题材引进舞剧创作里,除了加入技巧新元素,如改造西班牙舞步外,也将爱斯勒(Fanny Elssler, 1810-1884)的快速碎步舞Tacqueté的风格与塔伊欧尼(Marie Taglioni, 1804-1884)球跃〈Ballonné〉的风格融合在一起。《精灵》最为脍炙人口的两段舞蹈:其一为第一幕的〈梦之舞〉(Pas du songe),诗人兼舞评家高替耶(Theophile Gautier, 1811-1872)除了记录下他所迷恋的女主角葛丽丝的大胜利外,也描述她那段极为有名翱翔飞瀑激流的投跃:「注定与尼加拉瓜瀑布同享盛名,精灵从云端飞下,投入爱人怀里;极度危险的「绝技」〈tour de force〉飞跃技巧,优美极了!像长了翅膀,让人不觉得是凡人从高台上跳下。」为了完成这个高难度特技,她每晚都冒着生命的危险。在卓利巷(Drury Lane)剧院的首演(1843年3月)是由原编舞家的儿子尤金.柯拉里(Eugène Coralli)指导。1846年再度在巴黎歌剧院上演,删除第二幕;另外,由高替耶设计的〈蜂之舞〉(Pas de Labeille)也被纳入;灵感得自游历埃及时所见的一段性诱惑舞蹈,除了有「白色芭蕾」的特质外,这一段舞蹈叙述饰演精灵的葛丽丝以极其精致优雅的表演,试图用围巾赶走扰人蜜蜂的情形;人类眼中的性挑逗举止,在仙女幽灵(Peri, Sylph, Ondine,Wili……)的世界里全变成了纯真无邪,性压抑的礼教束缚已不复存在。《精灵》是高替耶与艺术总监柯拉里的共同作品,之前两人合作的《吉赛儿》(Giselle,1841)中的一些成功要素,又再次出现在《精灵》里,有极多发挥舞蹈技巧与诗意情境的机会。舞评家们都清楚高替耶依循「注重剧情曲折,结局合理性不重要」的法则,然而在没有《吉赛儿》编剧圣乔治(Jules Henri Vernoy di Saint-Georges)参与的情况下(他带给舞剧所须的单纯与统一性),《精灵》呈现「虚幻感超越合理性」,情节的复杂性重于一致性与清晰性的结果。浪漫舞剧之所以欣欣向荣是舞剧所创造出的梦幻情境而非峰回剧情的演出,许多编舞家强调剧情曲折离奇的作法,其实损及了浪漫的梦幻意象,《精灵》被评为说服力不足。更特别的,高替耶大多会先在他的介绍舞剧文章中创造一个虚构的梦境来影响观众忽视剧情,其目的不外乎刻意事先催眠观众进入舞台上由美丽图像所构筑的虚幻空间里,很是讽刺。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Riccardo Mezzanotte Ed.《The Simon and Schuster Book of the Ballet》1979、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Lincoln Kirstein《Four Centuries of Ballet》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