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解释、拼音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王安石

拼音

wáng ān shí

怎么读

王安石

【王安石】 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修订版

【王安石】 Wiki解释

解释如下:↓


生平

王安石(一零二一—一零八六),自介甫,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人,庆历二年进士,数执朝政,因主张变法,遭受保守派的反对,酿成宋代有名的党争,终于失败。然而他却是一个有思想的前进政治家,终身为他的政治理想而奋斗。他反对一切传统的旧精神旧习惯。解经务出新意,不用先儒传注,痛诋《春秋》为断烂朝报,反对用诗赋取士的考试制度,在这些地方,都可看出这个人的坚强性格和新颖思想。他在文学上,诗、词、散文都有卓着的成就。就是那些反对他的政治主张的人,也不能不承认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他的诗歌优点,正如他的为人一样,是有魄力,有骨格,有不同流俗的个性。

文学主张与作品

王安石于唐代诗人尊杜甫、韩愈,于宋代推崇欧阳修。李白的天才他虽是赞赏不置,觉得他的作品,大都是美人醇酒的歌咏,没有充实内容,所以评价不高。他这意见虽说有点片面,但由此也可看出他的文学思想。对于西崑体的华艳,更是深恶痛绝。他的这种意见,与欧阳修一致。他早年游于欧阳修门下,感受着他的精神,所以在诗的创作上,无论形式与风格,都蒙受着他的影响。他晚年罢政退休,隐居金陵之蒋山,日与山水诗文为友。年龄渐老,心境日衰,壮年时代的豪放雄奇之气,日趋淡薄,于是诗风为之一变。南浦随花去,回舟路已迷。暗香无觅处,日落画桥西。(南浦)《宾退录》云:「荆公诗『归蒋山后乃造精绝,比少作如天渊相绝矣。』」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创作以论说文的成就最为突出。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直接向皇帝陈述政见的奏议。如《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批评北宋中叶整个官僚政治制度的腐败现象﹐提出法先王之意﹐主张“改易更革”﹔《本朝百年无事劄子》系统地阐述仁宗在位41年间的政治措施的得失﹐劝勉神宗革除“因循末俗之弊”。这类文章具有组织严密﹐析理精微﹐措词大胆切直而又很有分寸﹑语气诚敬乾脆而又富于鼓动性等特点。尤其是《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洋洋万言﹐体大思精﹐近人梁启超以为“秦汉以后第一大文”﹐惟贾谊《陈政事疏》“稍足方之”(《王荆公》第21章)。是针砭现实的杂文。如《原过》﹑《使医》﹐短小精悍﹐巧于用比﹔《兴贤》﹑《委任》﹐从正反两面反覆论证﹐逻辑性很强﹔《闵习》﹑《知人》批判世人溺于旧习和君主不能识贤﹐笔锋锐利﹐寄慨深远。是人物论和史评。如《子贡》﹑《鲧说》﹑《伯夷》﹑《读〈江南录〉》﹑《读〈孟尝君传〉》﹑《读〈柳宗元传〉》﹐一反传统之见﹐发前人所未发﹐储欣以为能“希风《史记》论赞﹐奇美特绝”(《临川全集录》卷二)。其中《读〈孟尝君传〉》全文不足百字﹐而抑扬吞吐﹐胜意迭出﹐尤为短文中的杰作。书序和信札及其他。如《周礼义序》﹑《诗义序》等﹐在学术见解中体现了他反传统的政治态度﹐即苏轼所谓“网罗六艺之遗文﹐断以己意”(《王安石赠太傅》)﹔行文则“简而能庄”(沈德潜《唐宋八家文钞》卷三十)﹐字字着力。《答司马谏议书》驳司马光对新法的非难﹐逻辑严密﹔《答吕吉甫书》以释憾解怨的态度作绝交书﹐置个人恩怨于度外﹐表现出了磊落的胸怀。

来源:教育Wiki

【王安石】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下:↓



--作者:程运

来源:辞书

相关词语

倚石 刊石 井石 井泉石 代赭石 充石 刻石 到公石 克石 乳石 于石 上马石

热门词语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