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是教育最核心的议题,为丰富与提升人的生命意义与价值,就教育的本质而言,拓展每个人的生命为其最根本的目的,教育最原始的意义即为如此(注1)。
目录 |
对生命最大的伤害莫过于自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自杀人口中,自杀死亡是10-24岁年龄组的第二大死因(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Jun 20, 2012)(注1),监于近年来经济发展荣兴,社会繁荣富庶,人民物质生活丰裕,然而在精神内涵、心灵充实方面,却有相形低退的现象。而在多元价值盛行且快速变动社会,极易迷失自我,导致人心疏离、道德沦丧,以致违法乱纪的行为丛生。要匡正社会风气,根本之道,必须从「教育」改革做起。提昇人文素养、注重心灵改革、推动伦理教育,将成为整个教育的重心。故而在1997 年底,教育部门便开始在各地推动中等学校的生命教育。并于1998 年公布「中学推进生命教育实施计划」,作为各中学推动生命教育课程的依据与参考。教育部门更正式提出2001 年为各级学校「生命教育年」,这项政策宣示代表社会对生命教育的重视与推动的决心(注3)。
生命教育是以人为核心的研究议题,而有关生命教育义的定义与内涵,学者以多面向的观点来界定,而提出多元性的立论主张。<p>
生命教育其所包含的范围应笼罩人生整体及其全部历程,以帮助学生探索和反思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找出自己的存在价值与定位,并内化陶冶其人格情操,建立完整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能贡献所学回馈社会,造福更多的生命。是一种关于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理想与实践的教育。
生命教育应重视人我的关系,因为人的生存是依靠他人而生存,不可能独自存活,单一存在。所以生命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对事情的洞察力与待人接物的智慧,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情,并在别人需要上付出爱的关怀与行动,学习个人所作所为与别人和团体之间的关联,尊重他人的生命,并且能够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进而能珍惜人类所共同生存的环境。所以,生命教育是指教导个体去了解、体会与实践「爱惜自己、尊重他人」的一种价值性活动。
生命教育以人为主体,从生活经验出发,以培养现代人所需的基本能力为目标,不单以知识的获取为满足。两者都强调「统整」重要,不论是外在的学习、知识领域、或是个体身、心、灵的调和,以及个体与外界人事物统整互动的能力。一般而言,生命与教育息息相关,生命是教育的根本,而教育是生命的动力,诸多学者研究指出,生命教育应从自我肯定与谴潜能发展,到注意重「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关系,以深化人生观,进而开展个人的生活智慧,整合知识与生活的教育,以知行合一为生命实践的目标,透过教育的力量,可使个体的潜能发挥,生命会更有价值。是以,生命教育是探究生命中最核心议题,并引领学生迈向知行合一的教育(注3)。
教育部门于2001年公布的「推动生命教育中程计划」所提及的展望与目标为:
来源:教育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