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修订版
解释如下:↓
邵雍(1011年-1077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至神宗熙宁十年),享年67岁。邵雍生于河北范阳,后随父移居共城,晚年隐居在洛阳。字尧夫,又称安乐先生、百源先生,諡康节,后世称邵康节,北宋五子之一,北宋理学家。宋朝理学鼻祖之一的程颢曾在与邵雍切磋之后赞叹道:「尧夫,内圣外王之学也!」
雍青年时期即有好学之名少年时,邵雍就胸怀大志,发愤刻苦读书,于书无所不读。《宋史.邵雍传》记载:「雍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当时有高人李挺之,见其好学不倦,就传授了他《河图》、《洛书》、《伏羲八卦》等易学秘奥。邵雍的根基过人,能融会贯通、妙悟自得,终成为一代易学大师,风靡遐迩的鸿儒。他自成一家独特的宇宙观,对于天地运化、阴阳消长的规律了若指掌。《宋史》记载道:他对于“远而古今世变,微而走飞草木之性情”都能“深造曲畅,通达不惑”,而且“智虑绝人,遇事能前知”。北宋理学的另一位始祖程颐说他:“其心虚明,自能知之”。于是,他着书立说,撰写了《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等着作共十余万言。
邵雍对易经极有研究,开拓了「像数」学的领域,他「探迹索隐,妙悟神契,洞彻蕴奥,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邵雍继承并发扬了陈抟的「周易先天图说」朱震说:「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种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朱熹则认为邵雍传自陈抟,陈抟亦有所承传:“邵子发明先天图,图传自希夷,希夷又自有所传。”。
邵雍说:道生一,一为太极;一生二,二为两仪;二生四,四为四象;四生八,八为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六十四具而后天地之数备焉。天地万物莫不以一为本原,于一而演之以万,穷天下之数而复归于一。
邵雍认为历史是按照定数演化的。他以他的先天易数,用元、会、运、世等概念来推算天地的演化和历史的循环。对后世易学影响很大的《铁板神数》和《梅花心易》都是出于邵雍,后人也尊称他为「邵子」。中年后,他淡泊名利,隐居洛阳,着书教学,与司马光、二程、吕公着等交游甚密。邵雍与二程、周敦颐、张载,合称为「北宋五子」。 朱熹对《皇极经世》极为推崇,将邵雍同周、张、二程和司马光并称为道学的「六先生」。
《宋史.邵雍传》称:“乃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羲八卦六十四卦图像。之才之传,远有端绪,而雍探赜索隐,妙司神契,洞彻蕴奥,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
朱熹说:“程、邵之学固不同,然二程所以推尊康节者至矣。盖信其道而不惑,不杂异端,班如温公、横渠之间。
来源:教育Wiki
解释如下:↓
来源:辞书